•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出海发达国家,九识智能无人物流车明后年要爆单?

原创
07/01 11:51
2246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无人物流车是无人驾驶的落地场景之一,但其本质上是基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智能运输工具。

近年来,无人物流车产业已行至商业化拐点,在需求可观的基础上,产品迭代非常迅速,已具备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从无人物流落地阶段来看,微卡、轻客和微客将首先在封闭或半封闭场景以及城市末端配送场景中实现规模化应用,目前主要应用于城市配送场景,如快递配送、仓储物流等;第二阶段将向轻卡渗透。

根据第三方机构预测,2025年无人物流车销量将突破3万辆,渗透率达1.2%;到2026年,销量有望超过10万辆,同比增长207%,渗透率将提升至3.4%。

在此背景下,与非网在EAC2025易贸汽车产业展期间采访到了九识智能联合创始人周清,并以九识智能为例,围绕技术和出海两个维度对无人物流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下一步走向展开讨论。

图 | 九识智能联合创始人周清;来源:易贸汽车

信任挑战,如何踏出第一步?

尽管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迅猛,但在市场拓展初期,许多潜在客户仍会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心存疑虑。比如,如何证明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路况下的决策比人类驾驶员更精准?在极端天气或突发状况下,系统能否确保绝对安全?当事故发生时,责任该如何界定?

对此,周清表示:“对于无人驾驶来说,市场初期一定是伴随着怀疑属性成长的。但是相比乘用车而言,无人物流车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最高40km/h的中低时速,即使有碰撞也不会特别严重。此外,车内不坐人、只拉货,也会减少客户的紧张感。”

“在商业模式的选择方面,最早期我们通过租车以及自建仓储和物流体系,成功打造了一些样板项目。这些样板项目不仅为客户提供了实际的参考案例,还展示了我们的运营能力。我们的车辆在公开道路上行驶,面对复杂的路况,依然能够平稳高效地运行,没有出现任何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我们逐步建立了与客户的信任机制,让客户能够直观地看到我们的实力和可靠性。”

提到九识智能的第一个成功落地案例,周清透露:“当时是在苏州,我们承包了美团的一个前置仓,用我们最开始设计的2m?容积的车子,将社区团购的商品配送至各个居民区的团长手中。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实现了新闻传播的效果。”

不过发展到今天,无人物流车的主流商业模式正在逐渐从单纯的租赁向?"整车销售+全周期运营服务"?升级迭代,从而形成更可持续的价值闭环。

无人物流车,成本与价格如何平衡?

当前,无人物流车的行业参与者主要包括九识智能、新石器、白犀牛、菜鸟、京东、小马智行、毫末、驭势科技等。其中,九识智能和新石器是行业的引领者,两者市占率之和超80%,而九识智能更是创下多项行业“第一”。

如今,九识智能已成为全球L4级城配无人驾驶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国内市场实现超90%的整车销售占有率,并创下覆盖城市最多、商业化运营里程最长、交付规模最大的行业纪录,持续领跑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进程。

近日,九识智能的E6新车型更是以“19800元的硬件售价+1800元/月的FSD(完全智能驾驶)月度订阅服务”火爆出圈,刷新了行业价格底线,改变了行业传统包年付费模式,大幅降低用户使用门槛。

那么,九识智能是如何实现降本的呢?

对此,周清表示:“安全是降本的底线,我们在E6车型上并没有阉割任何自动驾驶核心技术和安全保障体系。而是结合目前快递等物流行业中轻抛货的特性,牺牲了部分载重性能(底盘减配,采用纯铁材质),优化了载货空间,定制了这款融合需求和性价比的产品。”

据悉,轻抛货在整体物流场景中占据30~40%的份额,而九识智能此次推出的E6载货空间达6.5m?,核载500kg。

在硬件配置上,E6采用双Orin Drive计算平台(508 TOPS算力),叠加四重感知(2个固态激光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7个环视相机+1个超长焦相机),以及occupancy network技术栈,实现了车身周围360度无盲区的低延时厘米级精准感知,同时使车辆在夜间、雨雾等复杂环境下仍能保持卓越的环境识别能力,提升了全天候运行的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加强供应链韧性,九识智能也在测试地平线等国产计算平台的替代可能性,同时还在内部组了一个小团队来探索芯片自研,但由于这样的大芯片研发投入相当大,因此这个步调不会太快。

基于九识智能方面的成本测算,当达到是5万台车的量级,计算平台芯片的整体研发成本才能实现摊平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底盘减配,采用纯铁材质以外,在系统层面,九识智能也下了不少功夫,包括尽量用成熟的商业产品里面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以及“一套算法跑全国”的运营战略。

对此,周清透露:“从百度时期开始,九识智能的核心团队就一直在做自动驾驶算法,因此我们拥有丰富的经验。我们不希望我们的算法出现比特币那样,一个分叉管不住就分出无数个分叉来的代码维护灾难。因此,我们始终秉承一套算法跑全国的理念,这样做最大的优势就是维护成本低。”

“当然,我们也会面临不同场景下不同的业务分支,一方面我们会尽量保障我们的业务分支足够收敛,另外当我们在分支上遇到通用特性时,就会将其并入基础分支,最终形成一个通用型框架。如此一来,分支之间也能够享受到各自更新带来的同步优势。” 周清补充道。

出海发达国家,明后年是爆发期

当自动驾驶技术在中国规模化应用以后,企业就会面临出海的关键挑战。比如,如何将国内已验证的技术方案适配海外市场的差异化需求?这包括应对更复杂的法规认证体系(如欧盟WVTA认证)、适应截然不同的道路环境(如左行右舵国家)、满足本地化数据合规要求(如GDPR),以及构建跨国服务体系等。

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和技术迭代速度将成为出海利器,但必须解决"技术本地化-商业合规-生态共建"的三重考验。

对此,周清表示认同,他说:“九识智能的全球化战略当前主要覆盖发达地区,而发达国家的普遍特点是准入门槛很高,规范也多。以新加坡为例,九识智能拿到了中国企业在新加坡的第一张自动驾驶物流车牌照,当时在办理通关认证、自动驾驶测试权限等手续方面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

“但是,只要能通过准入门槛,海外的整体政策就非常友好,甚至可以参与当地的自动驾驶标准修改。还是以新加坡为例,当时新加坡道路上已经有特斯拉的Robotaxi在跑,但法规中只涉及了载人,并没有载货相关的规定,无法支持无人物流车的落地,因此新加坡政府就邀请九识智能加入新加坡自动驾驶委员会,共同参与TR-68自动驾驶规范技术标准的修改和修订。” ,周清继续说道。

据悉,九识智能出海的第一阶段主要聚焦在新加坡。选择这些发达国家作为出海目标的原因是,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无人物流车可以在短期内见证投资收益,因此在落地过程中,对方政府和企业对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接受度和配合度更高,能够加速商业化验证进程。

在技术本地化方面,九识智能针对区域特性进行了深度适配。比如,面向阿联酋的高温沙尘环境,特别强化了传感器密封性和电池热管理系统;针对新加坡市场的配送特点,则优化了货舱模块化设计,并提升了电池续航,以匹配其高频次、小批次的物流需求。

周清认为,当前无人物流车出海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经历培育客户的过程,以九识智能为例,当前已经有11~12台车在这些发达国家的客户处进行试点运营,通过实际场景验证逐步建立市场信任,当满足准入条件和准入规模以后,预计明后两年将迎来海外订单的爆发期

写在最后

无人物流车行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当前行业里的玩家大多数属于初创公司,接下来会经过一轮初步筛选,优胜劣汰。同时,随着政策与技术走向成熟,预计会有更多玩家,尤其是大厂入局,真正的激烈竞争才将拉开帷幕。

周清认为,不同于传统互联网行业中大厂凭借流量优势挤压小厂生存空间的情况,自动驾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场景数据积累与算法迭代,先发企业的规模优势凸显,即便大厂入局,也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技术反超。

 

来源: 与非网,作者: 夏珍,原文链接: /article/185798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