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比亚迪布局金刚石散热,新材料赛道升温

10/15 11:24
1176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专利信息显示,比亚迪申请了一项名为《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散热基板、功率模块、车辆》的专利(公开号CN120738532A)。

这项专利提出,将金刚石与金属复合,用于电动车关键部件的散热系统。虽然只是一个专利申请,但它折射出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金刚石这种高导热材料,正在逐渐进入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体系。

新能源汽车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散热问题正变得愈发重要。电池、电机、电控三大系统是主要热源,当功率密度提高、工作环境复杂时,过热不仅会影响性能,还可能威胁安全。

过去车企主要依靠液冷系统、导热硅脂、铝基散热片等方案来控制温度,但在向高压高功率平台演进的趋势下,这些材料的热导能力已经接近极限。要让功率模块更高效、体积更紧凑,必须在材料层面寻找突破口。

在各种备选方案中,金刚石无疑是最具潜力的材料之一。金刚石的热导率在1000–2000 W/m·K之间,远高于铜(约400 W/m·K)和铝(约200 W/m·K),同时热膨胀系数低、化学稳定性强,在高温、高功率密度环境中表现出色。

这意味着,在电池模组或功率模块中引入金刚石材料,可以更快导出热量,降低局部温升,从而提升系统可靠性。

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将金刚石与金属基体复合,例如金刚石-铜、金刚石-铝、金刚石-MoCu等,通过调控颗粒分布、界面结合和多孔结构设计,实现导热性能与可加工性的平衡。比亚迪专利中提到的复合思路与这一趋势一致——利用金刚石提供导热通道,金属承担结构与成型功能。

这种材料不仅在实验室中被验证,在国际市场上也已有初步应用。Element Six、日本住友电工等企业推出基于CVD金刚石的散热材料,部分已用于射频功率放大器雷达模块及SiC功率器件

在国内,随着CVD工艺和金刚石微粉制备技术的成熟,相关研究和产业化布局也在加速。部分企业已经能够稳定生产金刚石复合材料散热片,用于高功率电子器件热管理验证。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金刚石复合材料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电池热管理。金刚石可制成导热片,贴合在电池模组表面,帮助在充放电过程中快速导出热量,保持电芯温度均匀。

二是功率模块。电控系统中的IGBT或SiC器件发热集中,采用金刚石-金属复合基板可以明显降低结温,减小热应力,延长器件寿命。

三是电机系统。在高功率电驱单元中,部分研究正在尝试将金刚石复合材料用于电机端盖或定子壳体,提高整体热扩散能力。

当然,金刚石并非“万能解”。目前其主要挑战在于成本、界面热阻控制和可靠性验证。尤其在汽车行业这样对成本极为敏感的领域,金刚石散热方案更可能首先用于高端车型或高功率模块中,再逐步向中低端应用渗透。

与此同时,研究者和企业也在不断优化材料设计和复合工艺,例如通过金属涂层、界面键合层或梯度结构,降低界面热阻,提高成品一致性。

从更大的产业视角看,金刚石热管理材料的崛起并非偶然。当前功率电子正向更高电压、更高频率、更紧凑封装方向发展,无论是新能源汽车、储能逆变器,还是AI服务器数据中心,都面临类似的散热瓶颈。

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具备通用性优势,一旦成本和工艺趋于成熟,其应用将不仅限于汽车,还会延伸至更广的电子系统。

比亚迪的这项专利可能只是一个技术储备,但它显示出整车厂正在提前布局新一代热管理材料。过去几年,“热管理”更多是系统工程问题;未来,它也将成为材料科学的竞技场。

当功率电子器件持续升温、系统集成度不断提升时,谁能率先解决散热瓶颈,谁就能在下一轮性能竞争中占得先机。金刚石,或许正是在这场热管理革新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材料之一。

参考信息:本文部分素材和图片来自网络公开信息,本平台发布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观点,不代表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问题,请联系?19045661526(同微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