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苹果eSIM真的让“通信主权转移”了吗?

09/16 09:35
895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说得直白些,就是在产业侧的鼓动下,eSIM能让运营商花钱做网络升级,会引导客户花钱买新手机,而这些投资却很难带来新价值和新体验。”

这两天,只能用eSIM的iPhone Air,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业界引发广泛讨论。

从“iPhone Air在中国大陆地区仅支持联通eSIM服务”,到“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为本产品提供eSIM支持”,短短几天时间内,苹果官网的信息更迭,成了这场大潮的微妙注脚。

以此为界,一场已经绵延了15年的产业纷争,终于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只不过,眼下仍远未到终局。

【1】

什么是eSIM(嵌入式SIM)?

简单一句话概述,就是手机不用再插卡,就能直接上网打电话。

移动通信发展早期,运营商的电话号码是和手机终端绑定的,一台手机一个号码。如果换手机,号码也就不能用了,非常不方便。

在2G时代,变成了可插拔的SIM卡。只要把SIM卡拔下来,装到新手机上,就能轻松换机。

随着手机集成度越来越高,SIM卡尺寸也不断缩小。从跟银行卡一样大的ID1、全尺寸SIM、Mini-SIM、Micro-SIM,一直演变到了现在主流的Nano-SIM。

而现在,eSIM最彻底。

它的目标是:把SIM卡的功能直接嵌入到手机里,以后就不用实体SIM卡了。

【2】

以苹果为代表的终端设备厂商,是eSIM的主导方。

早在2011年,苹果公司向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申请虚拟SIM卡专利。

其后,苹果于2014年率先将这一技术付诸商用——推出自己的SIM卡:Apple SIM,并嵌入到美国和英国发售的iPad Air 2和iPad Mini 3平板电脑中。

2016年6月,GSMA宣布正式发布eSIM规范。自此,eSIM成为全球标准,三星、谷歌、华为等更多运营商和终端厂商也都陆续参与。

2023年,GSMA进一步发布了新的eSIM物联网规范SGP.32,为eSIM的进一步规模部署再次按下了加速键。

【3】

从体验来说,eSIM对用户是更便利的。

原来装SIM卡的空间腾出来,智能手机可以更加轻薄。

我们也可以根据网络信号、资费高低等因素,更方便地切换不同运营商。

【4】

但是,为什么过去15年来,eSIM在中国始终没有普及。

有人认为,背后的核心原因,是运营商与终端厂商的利益之争:

多年来,用户号码体系一直是运营商的业务根基。一旦eSIM将成为智能终端标配,用户的身份认证、业务入口等话语权,就会被终端商侵夺。

这个利益矛盾确实存在,但并不是全部原因。

事实上,在前几年,中国三大运营商就已推出过eSIM业务。

比如,2018年,中国联通就已成立eSIM产业合作联盟,并在六个城市开启“一号双终端”eSIM业务试商用。

中国移动也于2019年在七个城市启动“一号双终端”eSIM业务试商用。

但此后数年,除了物联网领域的eSIM应用外,手机的eSIM业务一直都是小众市场,没有真正形成规模。(智能穿戴等物联网情况,此处不作讨论)

归根到底,绝大多数普通用户,对于手机使用实体SIM卡还是用eSIM卡,其实是根本无感的。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它是一个日常工作生活中,既极少需要用到,也并不重要的需求。

甚至对于一些不熟悉智能设备的老人等群体来说,eSIM的激活与转移,甚至是更加不友好的。

【5】

更重要的是,在信息科技行业,便利性和安全性,一直都是天然对立的。

想要更方便,就得承担风险。

想要更安全,就得接受繁琐。

此前,eSIM被叫停的一个根本原因,正是由于流程规范和技术上的一些漏洞,被不法分子利用。

有的通过虚假身份信息批量注册eSIM号码,用于电信诈骗和垃圾短信群发。

有的将eSIM卡改成实体卡,开展远程制卡业务,超额使用流量。

甚至有的利用eSIM相关业务,绕开合法监管。

现在,虽然经过系统优化升级,eSIM业务重新开启,但从系统安全角度来看,eSIM的系统风险,永远都是远大于实体SIM卡的。

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为了这些不重要的需求,让整个运营体系承担巨大风险,本身是并不划算的。

这也是三大运营商一直对eSIM并不积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6】

现在,eSIM卷土重来,根源来自囚徒困境。

与实力相对强大的中国移动和作风相对稳健的中国电信相比,作为相对弱势的运营商,多年来,联通在很多产业抉择面前,一直更加激进。

比如2018 年,苹果刚在中国推出Apple Watch Series 4的eSIM功能时,就只有中国联通支持,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都迟迟没有跟进。而在同年,中国联通也率先成立了eSIM产业合作联盟。

而现在,同样也是中国联通率先响应苹果,才最终倒逼了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入场。

这也是eSIM不会颠覆运营商格局的根本原因:当平衡打破,竞争对手感觉到威胁,它们就会果断跟进。

更何况,越来越多的高端用户,都已经不用苹果了。

最终,决定市场格局的,依然还是网络质量、资费和服务,而不是有没有eSIM。

同理,在终端侧,华为、小米、OPPO、vivo等品牌也必然快速跟进。

【7】

事实上,eSIM对行业的真实影响,其实远远小于近期的讨论热度。

从行业到公众,这次的热度,首先来自苹果,其次来自一开始的“只有联通支持苹果”。

不可否认,苹果长期力推eSIM的初衷,确实是要取代运营商成为用户入口。

但整个信息通信网络,依然是一个全程全网的系统性工程。

终端厂商即使因为eSIM,获得了多一点话语权,也依然远远谈不上“通信主权转移”。

就像知名专家宁宇的那句总结:

“说得直白些,就是在产业侧的鼓动下,eSIM能让运营商花钱做网络升级,会引导客户花钱买新手机,而这些投资却很难带来新价值和新体验。”

苹果

苹果

苹果公司(Apple Inc.),是美国的一家跨国科技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库比蒂诺硅谷,由史蒂夫·乔布斯和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共同创立。公司最初从事电脑设计与销售业务,后发展为包括设计和研发电脑、手机、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提供计算机软件、在线服务等业务 。全球科技巨头,传感器产品包括触控、生物识别,2023年营收超3800亿美元。

苹果公司(Apple Inc.),是美国的一家跨国科技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库比蒂诺硅谷,由史蒂夫·乔布斯和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共同创立。公司最初从事电脑设计与销售业务,后发展为包括设计和研发电脑、手机、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提供计算机软件、在线服务等业务 。全球科技巨头,传感器产品包括触控、生物识别,2023年营收超3800亿美元。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