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文晔、大联大,最新营收上涨!

09/14 11:00
954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近日,全球芯片分销商TOP2文晔和大联大陆续发布8月份财报:大联大8月营收创历年同期次高达788.2亿元(新台币,下同),月增3%,年减7.1%;文晔8月合并营收达1,000.86亿元,月增6.5%,年增22.7%。

本文将分析文晔和大联大近期营收的具体情况以及今年以来的表现。

01 与7月相比 大联大、文晔,营收皆上涨

受惠生成式AI迅速发展,推动相关传统及AI服务器电源、PC、NB及存储器迭代更换等电子零组件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下,大联大控股2025年8月营收创历年同期次高达788.2亿元,相较上月新台币765.6亿元,月增3%,相较去年同期新台币848.5亿元,年减7.1%。

在此前法说会上,大联大展望三季度,以新台币29.5元兑1美元为汇率假设基础,预估营收将落在2,450亿至2,650亿元间,约季减2.1%至季增5.8%,毛利率 3.7-3.9%,营益率为1.91-2.09%。

大联大指出,关税不确定性带来的急单拉货需求,在二季度已经发生,可能延伸到三季度。三季度美国对中国大陆的关税又延后,半导体关税部分也还有些未知,订单能见度还不是很明朗。

文晔公布8月营收数据,显示其合并营收达1,000.86亿元,较上月成长6.5%,年增22.7%。

文晔8月的优异表现主要来自于半导体市场需求的增长,带动其营收创下单月次高纪录,仅次于今年4月的历史最高表现,外界普遍预期本季将挑战历史新高。

文晔预期第三季因数据中心与服务器出货动能可望延续上季热度,预期将有个位数百分比的季增,而手机进入旺季亦看好有季增表现。汽车电子、工业与仪器、通讯、个人电脑则因季节性或基期影响,预期皆为个位数百分比季减,消费性电子则持平。

根据公司先前的营运展望,第三季营收预计落在2,835亿至2,995亿元之间,季增约9.2%至15.4%,毛利率预估在3.85%至4.05%之间。

根据目前的数据和预测,文晔在9月的营收只需达到895亿元左右,即可达到第三季营收预测的低标;若能达到1,055亿元,则有望创下单季营收的新高。

文晔董事长郑文宗日前表示,上半年关税及汇率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现在已逐步明朗,预期对下半年营运冲击将减少。文晔将持续发挥全球服务能力的优势,以因应变化并满足客户全球布局需求。

02 前8个月表现如何?下半年怎么看?

上半年累计来看,文晔营收达5,069.27亿元,同比增长16.19%,创下历年同期新高。今年1-8月文晔累计营收为7009.14亿元,同比增长14.33%。

文晔2025年月营收汇总;来源:奇摩股市

大联大今年上半年合并营收为4,992.85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28.1%。今年1-8月大联大累计营收为6546.62亿元,同比增长20.5%。

大联大2025年月营收汇总;来源:奇摩股市

对比来看,大联大1-8月营收20.5%的增幅超过了文晔14%的增幅,更为亮眼。不过目前文晔的累计营收仍领先于大联大。文晔在今年年初表示,今年营收有机会突破兆元新台币。

文晔展望下半年,由于AI需求持续强劲,预期将为文晔下半年乃至2026年带来成长动能,而欧美主要市场库存已去化完成,工业与车用市场稳健复苏。市场需求方面,AI的需求持续强劲,将为该集团下半年、甚至明年持续带来强大的成长动能。

大联大在8月的法说会上表示,由于二季度淡季不淡,三季度传统旺季看来没有往年旺。展望下半年,由于关税及相关条款状况不明,下半年订单能见度不明朗。

此外,大联大在中国大陆及中国香港的交货比重逐季下降至70%,预期还会下降,北美等地出货比重则可望提高。大联大看到,消费电子产品库存调整已接近尾声,工业电子与汽车电子相对较为落后,整体库存状况目前属健康水位。

就各应用产品市场需求,大联大表示,2025年智能手机出货量成长不到3%,但AI手机因基期低,预计年成长率达114.8%;笔记本电脑(NB)方面,2025年出货量成长不到1%,但AI笔电年成长率达100%;AI服务器年成长率约26.3%,预计2026年放缓至16%;GPU/加速卡预计2025年出货量近1100万颗,年成长率23.3%;ASIC渗透率持续提升,2025预计年增44.2%,2026年增达48.3%,并预期到2028年ASIC与传统GPU将各占一半。

对比文晔与大联大二季度营收比重,文晔前三大应用类别中,约36%为资料中心及服务器,14.8%为手机,14.3%为通讯。而大联大在电脑周边和通讯电子这两类应用占比高,二季度分别46%,19%。

来源:文晔

来源:大联大

整体来看,两家对下半年的预期截然不同,文晔对未来增长表现出信心,而大联大相对谨慎,既反映出半导体市场复苏的动力,也揭示了仍然存在的不确定性。半导体行业虽已走出低谷,但后续走势仍需关注。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