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1小时突破4.9万亿,英伟达震惊世界!

10/31 13:10
319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10月29日凌晨,黄仁勋在华盛顿GTC大会上发表了一场长达1小时40分钟的主题演讲。短短数小时内,英伟达股价飙升,公司市值一举突破4.9万亿美元,距离“5万亿科技帝国”仅一步之遥。但这场发布会真正震撼的,不是数字,而是黄仁勋描绘的未来蓝图——一个由AI驱动、算力为底、技术主导生产力的全新世界。

演讲伊始,黄仁勋抛出了第一颗重磅炸弹:英伟达已与美国能源部(DOE)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建设七台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同时联合17家量子计算公司、8家国家实验室,打造覆盖科研、能源、国防的AI超级算力网络。这意味着英伟达的角色,已不再是芯片供应商,而是美国科技体系的“算力中枢”。

黄仁勋直言:“AI本土化生产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英伟达芯片已实现美国本土量产,这不仅是技术布局,更是战略武装——AI正在成为美国科技霸权的新核心。黄仁勋随后宣布,英伟达最新一代GPU——Vera Rubin正式登场。它的计算能力相当于2016年英伟达为OpenAI打造专用芯片的100倍。

十年一百倍,这不是线性增长,而是指数爆发。黄仁勋说:“人工智能的转折点已经到来。”过去的AI只是“学龄前儿童”,在模仿人类;而现在的AI,已具备推理、决策和创造能力,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逼近“认知临界点”。这不仅意味着AI能做事,更意味着——AI开始思考。这场演讲的核心,不在于某一款产品,而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英伟达正在构建一个贯穿“算力—网络—模型—生态”的AI基础设施帝国。它斥资10亿美元入股诺基亚,打造AI原生的6G通信技术栈;携手Uber,共同布局十万辆级的Robotaxi自动驾驶网络;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合作研发AI个人计算产品与基础设施;同时与OpenAI签署意向书,计划部署10GW英伟达系统,为下一代AI模型训练提供支撑。这一系列操作,意味着英伟达的疆界已从“芯片”扩展到整个数字世界的底层。无论是通信、能源、还是数据中心,AI都在成为新的操作系统,而英伟达——就是这套系统的掌舵者。

在演讲最后,黄仁勋提出了最颠覆的一句话:“AI不是工具,而是劳动者。”这是人类科技史上的一个分水岭。过去,工具只是人类生产力的延伸;而现在,AI首次具备了独立执行劳动任务的能力——能写代码、能绘图、能管理工厂、能调度机器人。这意味着,AI从“辅助者”升级为“生产力主体”。

社会的生产结构将被重新定义:企业不再仅仅雇佣人类,而是雇佣“人类+AI”共同协作的系统。这场变革,将催生出新的职业形态、新的产业体系,也将重塑财富分配格局。黄仁勋的这场发布,不只是一场科技秀,而是一场“未来宣言”。英伟达正从一家芯片制造商,进化为一个掌控算力、通信、模型与生态的AI文明引擎。它在构建的不仅是AI产业链,而是人类与AI共生的全栈世界。

当AI具备了“劳动”能力,人类社会的边界将被改写。过去的工业革命解放了体力,而这一次,AI革命正在解放“思维”。或许,4.9万亿美元只是序章。真正的拐点,不是英伟达的市值,而是人类进入AI共生时代的那一刻。未来,正在加速到来。

英伟达

英伟达

NVIDIA(中国大陆译名:英伟达,港台译名:辉达),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由黄仁勋、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Chris Malachowsky)和柯蒂斯·普里姆(Curtis Priem)共同创立。公司早期专注于图形芯片设计业务,随着公司技术与业务发展,已成长为一家提供全栈计算的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开发CPU、DPU、GPU和AI软件,为建筑工程、金融服务、科学研究、制造业、汽车等领域的计算解决方案提供支持。美国GPU及AI计算巨头,传感器技术应用于自动驾驶及机器人领域。

NVIDIA(中国大陆译名:英伟达,港台译名:辉达),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由黄仁勋、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Chris Malachowsky)和柯蒂斯·普里姆(Curtis Priem)共同创立。公司早期专注于图形芯片设计业务,随着公司技术与业务发展,已成长为一家提供全栈计算的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开发CPU、DPU、GPU和AI软件,为建筑工程、金融服务、科学研究、制造业、汽车等领域的计算解决方案提供支持。美国GPU及AI计算巨头,传感器技术应用于自动驾驶及机器人领域。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