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行业反内卷,正带动电池产业链各环节更紧密的合作。
截至7月底,楚能新能源已与天赐、华创新材、诺德、龙蟠、瑞德丰、科达利等多家锂电核心供应链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多个5年长订单有望保障其产品稳定的规模化交付。
从合作规模来看,楚能此次相继签下了55万吨电解液、2.5亿套结构件、1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31万吨锂电铜箔等订单。通过材料端的资源绑定,将帮助楚能搭建核心供应链,抵御未来价格风险。
7月初,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表示,今年1-5月公司订单量已超40GWh,已超去年全年订单的总和。这与去年代德明定下的“2025年楚能的年出货量将超过60GWh”目标,距离不远。
回顾楚能的每一次布局,凭借产能的快速布局与产品生态的快速建设,其电池业务增长迅猛。
2022年,成立仅一年的楚能新能源便已官宣建设武汉、孝感、宜昌三大电池基地,合计总产能规划达350GWh。
2023年,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宣布楚能芯迈入0.5元/Wh时代,三大基地相继投产,并陆续搭建了储能电池、浸默温控、储能系统等产品体系。
2024年,楚能斩获超30GWh储能订单,高工产研(GGII)数据显示,楚能在该年全国电力储能锂电池出货中排队第七,彼时距离楚能成立仅3年。
而在全球锂电池竞争中,动储双轮驱动是头部电池企业的基本盘,楚能也不例外。根植于恒信“基因”,楚能不仅要造动力电池,还要造新能源汽车。相关数据显示,楚能2024年动力电池出货排名第15(0.74GWh),今年上半年晋升第14位。
楚能在动力市场的大棋局,远不止乘用车。此前,楚能280Ah电芯已拿下湘江绿电001号订单,且宜昌基地投产的320Ah电池,瞄准长江沿岸电动船舶需求;在商用车市场更是拿下多款东风商用车型订单。
三大产线陆续投产,提前锁定原材料大单
目前,楚能武汉、孝感、宜昌三大生产基地的有效电池产能分别为10GWh、40GWh、60GWh,合计110GWh。
梳理楚能三大产地建设、投产的时间线,每个阶段的重点都不同。
2022年11月楚能武汉江夏基地投产,彼时楚能的拳头产品为280Ah“楚能一号”,同年12月,楚能带来了“浸默”电池安全系统,直指液冷温控。结合当时的技术热点来看,楚能踩中了大容量电池和液冷温控。
2023年6月楚能孝感基地一期投产,该项目同时也是孝感地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
同年8月,楚能宜昌基地一期投产,规划设计产能40GWh产品涵盖乘用车、商用车、船舶、重卡,以及用户侧、工商业、电网侧、电源侧等多种储能应用场景。
结合宜昌“电动长江”的特色场景,楚能还在宜昌基地发布了320Ah电动船舶电芯。
2025年8月1日,楚能宜昌一期4个电芯工厂及15条生产线全面建成量产。据悉,该工厂4条生产线全部用于生产314Ah电池,待电池下线后转运至集装箱车间进行5MWh储能集装箱组装,陆续面向海内外客户交付。
而楚能也是最早一批踩中“314Ah+5MWh”储能组合的企业,也是最早一批由电池延伸至系统业务的储能企业。在下一代储能电池的布局上,楚能推出了472Ah、625Ah、688Ah等不同容量电池。
国内市场,楚能今年已斩获中核汇能、新华发电、中电建、中车四方所、特隆美、运达智储等多个央国企及储能系统厂家订单。而在海外业务上,今年年初,楚能斩获英国2.5GWh订单。
建设核心供应链对于一家电池企业而言,战略意义非凡。一方面,头部企业通过规模优势与二三线企业拉大竞争差距,而楚能350GWh总产能规划与现行110GWh有效产能,都离不开材料端的支持。
另一方面,电池企业通过材料企业的深度合作,不仅可以提前锁价降低后续材料价格变化风险,还可灵活调整技术路线,持续优化电池性能。
楚能紧密布局乘用、商用车、船舶电池
2024年,楚能已实现月装车量2万台的突破,今年有望向月装车量达到5万台。不仅如此,楚能今年已与东风、一汽、厦门金旅、三一新能源等主机厂达成稳定合作。
从产品来看,楚能宜昌基地在今年6月下线了首批173Ah叠片动力电池,在东风eπ007上实现装车。作为东风的重要合作伙伴,楚能动力电池还配套了东风风神E70、SKY EV01、L7等多款车型。
系统方面,楚能还带来了CTP3.0方案,可在800V高压平台下实现峰值7.5C超级快充,体积利用率超80%,续航超1000公里。
在商用车电池上,楚能拥有21Ah、230Ah、324Ah等系列电池,可广泛应用于低速车、工程机械、船舶等领域。其中,324Ah大容量电池更是新能源重卡目前的主流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代德明此前创办的恒信汽车,是湖北最大、全国第五的汽车经销商,其售后网点未来可为楚能动力电池提供维修服务,未来可开拓锂电池新业态。
相关数据显示,至2025年,我国新能源车售后维保市场规模将攀升至3000亿元。主要玩家包括主机厂、电池企业、4S企业,以及专门为电三维修的独立品牌。
而楚能凭借恒信汽车背后的支持,可快速切入锂电池售后市场。据悉,楚能(恒信)拥有400多家售后网点,确保所有产品售后都能实现24小时在线响应,还能提供半小时应急救援服务。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售后市场已不仅是简单的“维修战场”,更是撬动锂电池产业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支点。
电动船舶方面,作为新能源交通的重要一环,楚能布局较快。
2023年2月14日,楚能与湖北港口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船舶、物流合作、绿色港口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同年,楚能发布电动船舶320Ah电池。
2024年4月,搭载楚能电池的全国首艘3000吨级充电式油改电货船吉水适航。据悉,该电动船舶改造后系统配置4套580.6kWh电池组,合计电量2322.4kWh,可满足船舶单次往返约300km的航行需求。
总的来看,楚能在乘用车、商用车、电动船舶等领域的紧密布局,不仅带动其动力电池技术及市场验证,还将支撑其电池出货的进一步增长,实现动力电池出货排名的进一步提升。
声明:本文章属高工锂电原创(微信号:weixin-gg-lb),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请联系(微信号:zhaochong1213)获得授权。
								
								
								
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