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使用TVS解决AC/DC的隔离电源方案

05/22 16:10
1100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根据您提供的电路图,这是一个典型的TVS(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增强的AC/DC隔离电源方案,其核心设计逻辑如下:

一、电路结构解析(分模块说明)

1.?AC输入防护模块

  • 元件标识:L1(火线)、N(零线)、TVS1
  • 功能
    • TVS1跨接于L1和N之间,构成交流输入端的第一道防护屏障。其作用是抑制电网中可能出现的瞬态过电压(如雷击浪涌、开关操作产生的尖峰电压),通过钳位电压至安全范围,保护后级电路免受高能量脉冲冲击。
    • 典型应用场景:当电网电压突增时,TVS1迅速导通,将能量泄放至地,避免变压器整流电路损坏。

2.?隔离变压器模块

  • 元件标识:未直接标注,但图中蓝色框内为变压器初级线圈
  • 功能
    • 实现电气隔离: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输入AC电压从初级线圈传递到次级线圈,同时阻断直流分量,确保输入与输出在电气上完全隔离。
    • 电压变换:根据匝数比调整输出电压等级,适配后级整流需求。
    • 安全优势:防止触电风险,抑制共模干扰

3.?整流与DC输出模块

  • 元件标识:D1、D2(整流二极管)、TVS2、DC输出端
  • 功能
    • D1和D2组成半波整流电路(若为全波需4个二极管,此处可能为简化画法),将变压器次级的交流电压转换为脉动直流。
    • TVS2并联于DC输出端,抑制整流后可能残留的高频瞬态干扰或负载突变引起的电压尖峰,确保输出电压稳定性。
    • 输出端通常还会接滤波电容(图中未明确标注,但实际电路中必备),进一步平滑脉动直流。

二、TVS二极管的核心作用

位置 元件 功能定位 关键参数选择依据
AC输入侧 TVS1 抑制电网侧瞬态过电压 响应时间(<1ns)、击穿电压(略高于AC峰值)
DC输出侧 TVS2 保护负载免受DC侧瞬态干扰 钳位电压(略高于DC输出电压)、功率容量

三、方案优势总结

  1. 高可靠性防护:双TVS布局实现AC/DC全链路瞬态抑制,覆盖电网侧与负载侧潜在风险。
  2. 电气隔离:变压器阻断危险电压,提升系统安全性。
  3. 成本效益:相比复杂EMI滤波电路,TVS方案以较低成本实现高效防护。
  4. 兼容性:适用于工业控制智能家居等需兼顾安全与抗干扰的场景。
Part?Number Part Number VR IR@VR R@VR VBR@I VBR@I I Vc?@
lpp
Ipp
Uni-polar Bi-polar V μA@25℃ μA@175
min(V) max
(V)
mA V A
66TS16A 66TS16CA 16.0? 10? 150? 17.8? 19.7? 5? 26.0? 253?
66TS17A 66TS17CA 17.0? 10? 150? 18.9? 20.9? 5? 27.6? 239?
66TS18A 66TS18CA 18.0? 10? 150? 20.0? 22.1? 5? 29.2? 226?
66TS20A 66TS20CA 20.0? 10? 150? 22.2? 24.5? 5? 32.4? 204?
66TS22A 66TS22CA 22.0? 10? 150? 24.4? 26.9? 5? 35.5? 186?
66TS24A 66TS24CA 24.0? 10? 150? 26.7? 29.5? 5? 38.9? 170?
66TS26A 66TS26CA 26.0? 10? 150? 28.9? 31.9? 5? 42.1? 157?
66TS28A 66TS28CA 28.0? 10? 150? 31.1? 34.4? 5? 45.4? 145?
66TS30A 66TS30CA 30.0? 10? 150? 33.3? 36.8? 5? 48.4? 136?
66TS33A 66TS33CA 33.0? 10? 150? 36.7? 40.6? 5? 53.3? 124?
66TS36A 66TS36CA 36.0? 10? 150? 40.0? 44.2? 5? 58.1? 114?
66TS40A 66TS40CA 40.0? 10? 150? 44.4? 49.1? 5? 64.5? 102?
66TS43A 66TS43CA 43.0? 10? 150? 47.8? 52.8? 5? 69.4? 95.1?
66TS85A 66TS85CA 85.0? 10? 15? 93.2? 106.3? 5? 139? 47.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