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胶的残留在不同外延基板上处理工艺也不同,玻璃基板或者蓝宝石就会抗造一点,砷化镓、磷化铟等就要避免酸碱。
一、残胶类型与成因分析
| 残胶类型 | 成因 | 典型缺陷 |
|---|---|---|
| 交联型残胶 | 等离子体刻蚀或离子注入后,光刻胶碳化交联,形成致密层 | 表面黑点、龟裂纹 |
| 金属污染胶 | 金属掩膜层(如Au/Ti)与光刻胶反应生成金属有机复合物,阻碍剥离液渗透 | 局部黄斑、粘附性残留 |
| 微结构卡胶 | 高深宽比(>5:1)结构内光刻胶因表面张力残留,如VCSEL、HEMT器件中的微孔/沟槽 | 孔洞底部颗粒堆积 |
残胶的形式样貌有很多种,块状不规则形状、线条型等。
二、专用剥离液选型与工艺参数
1. 半水基剥离液(首选方案)
推荐配方:
Fujifilm EKC265:含二甲基亚砜(DMSO)与羟胺,适用于GaAs/InP,工作温度60-80℃。
DuPont EKC580:过氧化氢基配方(稀释比例1:5),适合含Au/Ti金属层的晶圆。
工艺参数:
温度:70±5℃(避免GaAs表面As挥发)
时间:15-25分钟(超声辅助可缩短至10分钟)
选择比:光刻胶去除速率>200 nm/min,GaAs刻蚀速率<0.5 nm/min(比>400:1)
2. 有机胺类剥离液(负胶适用)
配方:NMP(N-甲基吡咯烷酮)与TMAH(四甲基氢氧化铵)复配(体积比3:1),添加0.1%苯并三唑(BTA)。
优势:同步清除SU-8负胶及PMMA显影液残留;抑制Al电极氧化(pH 6-7弱酸性环境)。
风险控制:需监测金属离子浓度(Na?<1 ppb)。
3. 低温等离子体辅助剥离(超薄残胶)
步骤:O?等离子体灰化(200W,10分钟)去除表层胶;
H?/N?混合气体处理(1:4,150℃)还原碳化层;
丙酮+异丙醇(IPA)低温清洗(40℃)。
效果:50nm以下残胶去除率>99%,表面粗糙度Ra<0.3 nm。
三、工艺优化与缺陷预防
1. 分阶段处理(高深宽比结构)
| 阶段 | 作用 | 参数 |
|---|---|---|
| 预膨胀 | DMSO浸泡溶胀光刻胶,降低内应力 | 常温浸泡30分钟 |
| 主剥离 | 剥离液+兆声波(1MHz)穿透微结构 | 60℃, 0.5W/cm?, 10分钟 |
| 后清洗 | CO?超临界干燥,避免结构坍塌 | 压力7.38MPa, 温度31℃ |
2. 金属层保护方案
Au/Ti电极:添加0.05%氟化铵(NH?F),形成[TiF?]??络合物,腐蚀速率<0.1 nm/min。
Al电极:采用乳酸+柠檬酸缓冲体系(pH 6-7),避免碱性液腐蚀。
四、质量验证标准
表面分析:
AFM检测:Ra<0.5 nm(5μm×5μm扫描);
XPS分析:C含量<5 atomic%,无As-O键信号。
电学性能:
C-V测试:Dit<1×10?? cm??·eV??(1MHz);
I-V测试:肖特基漏电流<1nA/mm?(-5V偏压)。
五、安全与环保建议
废液处理:DMSO基废液需活性炭吸附+芬顿氧化(COD去除率>90%);
替代方案:乳酸基生物降解剥离液(如ANPEL公司产品),毒性降低80%。
六、常见问题与对策
| 问题 | 原因 | 解决方案 |
|---|---|---|
| 麻点残留 | 剥离液渗透不足或温度过低 | 提高温度至70℃,增加超声功率 |
| 金属腐蚀 | 剥离液pH异常或氟化物浓度不足 | 添加缓蚀剂(如BTA),实时监测pH值 |
| 颗粒再附着 | 清洗压力不足或去离子水纯度低 | 采用兆声波清洗(400 kHz),超纯水电阻率>18 MΩ·cm |
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