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一则看似“平静”的消息,却在半导体圈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环球晶圆(GlobalWafers)在意大利诺瓦拉的12英寸晶圆厂 FAB300 正式启用!别小看这座工厂,它不仅让意大利拥有了第一条12英寸硅晶圆生产线,更意味着欧洲半导体产业链终于补齐了“上游材料”这一关键一环。
在“芯片卡脖子”频发、供应链安全成为各国核心战略的当下,这一步,堪称地缘科技版图的又一次重构。FAB300的投产,让意大利正式迈入12英寸硅片制造时代。这对欧洲芯片生态至关重要——过去,欧洲虽有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等巨头,但在上游材料上高度依赖亚洲。
如今,供应链自主化迈出了关键一步。项目总投资4.2亿欧元,其中约25%来自欧盟与意大利政府的补贴。要知道,欧洲现在正押注“欧洲芯片法案”,目标是到2030年全球市场份额翻倍。FAB300,正是这场战略的先行者。FAB300不仅生产高附加值的抛光片和外延片,还计划未来切入**SOI硅片、碳化硅(SiC)、氮化镓(GaN on Si)**等新材料领域——这意味着它将从传统硅片跨入第三代半导体赛道。
从意大利到美国德州,再到韩国、台湾,环球晶的12英寸产能正全球开花。这家公司已经从一家区域玩家,成长为挑战日系霸主的“全球硅片黑马”。全球12英寸硅片市场,看似平静,实则硝烟弥漫。
目前,信越化学、SUMCO、环球晶、世创(Siltronic)、SK Siltron五大巨头,合计垄断全球超85%的市场份额。
信越化学:硅片之王,覆盖几乎所有先进制程。
SUMCO:外延片技术世界领先,与信越并驾齐驱。
环球晶圆:并购+扩产双轮驱动,跻身全球前三。
世创:欧洲独苗,在功率半导体晶圆领域实力雄厚。
SK Siltron:背靠SK集团,杀入碳化硅领域,来势汹汹。
如今,这五强的竞争焦点早已从“拼产能”转向“拼技术、拼布局、拼客户黏性”。而各国政府的政策补贴与地缘考量,也让这场“硅片战争”更加复杂。别忘了,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同时也是产能扩张最快的地区。但在12英寸大硅片领域,我们的起点确实较低——这恰恰也是国产替代的最大潜力所在。
近年来,沪硅产业、立昂微、合晶科技、中环股份等企业,正在用行动追赶:今年5月,沪硅产业豪掷70亿元收购旗下三家子公司股权,全面强化12英寸硅片业务;各地新项目加速开工,产线从拉晶、切磨抛到外延加工实现纵向一体化;国产硅片的良率、平整度、缺陷密度指标不断逼近国际一线。有人说,硅片是“芯片的地基”,打不好地基,楼盖得再高也会摇。如今,这个地基,中国人正在一点一滴地夯实。
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