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比亚迪2025半年报拆解:高投入换未来

09/02 19:00
999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芝能汽车出品

比亚迪的半年报,规模依旧稳健。

◎?2025年上半年销量继续上升,二季度卖出114.5万辆,同比和环比都有增长;

◎?去库存初见成效,存货和周转天数下降;

◎?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的插混车型,延续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站在全球新能源车企的对比维度,相比于特斯拉的销量下降,比亚迪依然是最稳的那一位,研发之王势头强劲。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担忧的地方,主要在于利润。

◎?二季度毛利率下探到18.7%,单车净利不足0.5万元,比亚迪的扩张越来越倚赖规模优势,而短期盈利能力在不断被蚕食。

◎?研发费用支出也持续攀升,单季度154亿元,这些投入大多指向智能化自研芯片和海外建厂,短期看是成本压力,长期则是潜在筹码。

总的来说,上半年的财报:销量、库存和全球化布局给了市场确定性,但毛利、单车利润和市占率的下滑则提醒人们,比亚迪在规模成长以后,是需要围绕中高端品牌建设来实现战略纵深的拓展。

Part 1 财务数据的拆解

整体业绩来看,比亚迪在2025年上半年依旧展现了稳健的规模优势。

◎?销量、营收和利润 :二季度销量达114.5万辆,环比增长14.4%,营业收入3713亿元,同比增长23%;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14%。

◎?去库存初见成效:公司存货从一季度的1544亿元下降至1408亿元,库存周转天数由90天下降至77天,显示在产销节奏管理上更为积极。

◎?海外市场发力:今年前七月比亚迪乘用车及皮卡海外销量55万辆,同比增长超130%,销量已超去年全年。
欧洲市场插混车型销量同比增长52%,比亚迪在多个新兴市场的销量爬坡明显(覆盖区域已经实现了100多个),全球化布局正逐步开花结果,今年海外销售的预期大概在100万左右,超过了80万的目标。

这些积极因素体现出比亚迪依然具备规模优势和全球视野,是行业少有的能够在高压竞争环境下保持产销稳定的车企。

不过,在这些亮点背后,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

◎?毛利率承压:二季度卖车毛利率降至18.7%,比一季度下滑5个百分点,单车毛利也降至2.6万元

◎?单车净利下降:净利仅为0.49万元,环比一季度减少0.4万元,研发投入的大幅增加成为主要拖累。

◎?研发费用攀升:二季度研发支出达到154亿元,环比增加12亿元,在智能化、自研芯片和新一代产品周期上持续投入,短期对利润形成挤压。

在市占率层面,比亚迪的整体表现同样承压。

2024年二季度公司市占率曾达到36%的高点,而在今年二季度已降至31%。

其中插混车型市占率下滑尤为明显,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学习理想和问界提供中大型SUV产品,这里找到了破局的办法,开始提供插电混动(含增程)产品,市占率从50.4%下降至39%,这种产品的定义是扩展的,并不是我们之前看到的插电混动的主力区域(紧凑型轿车+中型SUV)。

“喜中有忧”的是:在销量和海外扩张继续增强,去库存成效显著的同时,盈利能力承压,正处于“高投入换未来”的关键阶段。

Part 2 挑战与出路:在承压中蓄势

比亚迪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也让其他自主品牌和新势力,正想办法通过差异化策略挑战其主导地位。

比如,小鹏通过Mona将城市NOA下探至10-15万元区间,满足中低端消费者对智能化的需求。而零跑的B系列则以性价比取胜,与比亚迪的主要产品形成直接挑战。吉利则是全面对标,用更大的空间,更低的价格打造产品矩阵。

虽然比亚迪擅长通过价格战维持竞争力,但在“反内卷”政策的约束下,在价格上的灵活性受到限制,这使得竞争者获得了宝贵的窗口期。

同时,比亚迪在战略执行上面临多重挑战。但很多投入与动作也显示出积极的一面。

◎?技术与产品层面:比亚迪的第五代DM混动技术依旧是市场标杆,但竞争者的追赶速度加快。吉利的雷神电混、长城的Hi4等不断缩小差距,使比亚迪的插混优势不再像过去那样稳固。
积极的一面是:比亚迪在电驱、电池和整车平台上仍有成熟的体系优势,并且通过e平台3.0 EVO加快纯电车型迭代。短期竞争加剧,但长期依然有能力保持技术领先。

◎?智能化短板与追赶:与小鹏、理想相比,比亚迪在辅助智能驾驶上动作偏慢,天神之眼系列规模很大,用户感知不够突出。
这一领域已经开始补课:不仅与英伟达、地平线、华为等合作,还计划自研芯片,方向正确,研发的高投入正是为了弥补这一差距。

◎?海外扩张与资本开支:比亚迪在欧洲、东南亚等市场的销量快速增长,尤其在欧洲插混需求大增背景下,具备明显优势。
海外工厂建设虽推高了资本开支(固定资产二季度环比增加110亿元),但也为未来的本地化生产和政策合规打下基础。短期看财务承压,长期则是“先苦后甜”。

腾势、仰望、方程豹等高端品牌已经在市场上初步建立认知,销量占比不足7%,对整体利润贡献有限,这些中高端的存在为比亚迪打开了更广阔的品牌空间。

随着产品力提升和用户口碑积累,高端化有望逐步改善公司整体毛利率结构。

比亚迪当前正处于“承压中蓄势”的阶段。

◎?一方面,盈利能力短期承压;

◎?另一方面,研发投入和全球化布局正在为未来竞争力积累能量。

若能在2026年前后实现智能化追赶、海外市场放量、高端化提速,盈利曲线有望重新改善。

小结

比亚迪上半年的成绩,和全球大部分规模型企业相似(大众、丰田),照出汽车行业的处境:规模还在增长,营收还在涨,但利润越来越难守。

新能源车市场已经从“卖得出去”进入“怎么赚到钱”的阶段,而比亚迪正试图用高投入为未来换取更多确定性。以天神之眼为核心的智能化能否追赶头部对手,海外市场能否兑现放量,高端品牌能否撬动利润结构,都是需要时间验证的问题。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

笔者 朱玉龙,一名汽车行业的工程师,2008年入行,做的是让人看不透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我学的是测试和电路,从汽车电子硬件开始起步,现在在做子系统和产品方面的工作。汽车产业虽然已经被人视为夕阳产业,不过我相信未来衣食住行中的行,汽车仍是实现个人自由的不二工具,愿在汽车电子电气的工程方面耕耘和努力,更愿与同行和感兴趣的朋友分享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