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加密门风波:H20新变和Clipper旧事

原创
08/07 13:13
3740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还没来得及统计美国政府撤销H20对华禁令后的订单,英伟达就被中国网信办约谈,要求其就该芯片的安全问题作出说明:中国到底能不能放心用H20芯片?是否存在“后门”或“远程控制”功能?

这样的担心绝非空穴来风。美国阿肯色州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在《芯片安全法案》的提案中要求,所有出口受限的高性能芯片应具备位置验证功能和远程禁用机制,防止芯片落入“敌对国家”手中;物理学家出身的众议员比尔·福斯特(Bill Foster)对此表示公开支持,要求在 AI 芯片中嵌入位置追踪系统,防止非法转移或滥用。目前,这一法案在5月中提交众议院,还在初步审议阶段。

8月5日,英伟达公司首席安全官 David Reber Jr. 在官网撰文发表正式回应。

来源:英伟达官网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David Reber Jr.

该文坚决否认英伟达GPU芯片——而不仅仅是H20——存在任何Backdoor(系统后门)、Kill Switch(远程切断)和Spyware(间谍软件)。大意如下:

“第一,英伟达从事处理器设计已有30 多年,我们认为在芯片中嵌入后门和切断开关将是送给黑客和敌对行为者的礼物。它将破坏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并削弱人们对美国技术的信任。现行法律要求我们修复漏洞,而不是自己去制造漏洞。

第二,世界上不存在所谓“正义的”秘密后门,所有后门都是需要被消除的安全漏洞。真正的产品安全,应建立在严谨的内部测试、独立的性能验证以及遵循全球网络安全标准之上。我们必须通过多层保护机制,避免任何单点的安全疏漏危及整个系统运行。

第三,如果像某些政客建议的那样,让芯片安装某种”远程切断”功能,它就成为用户无法控制的永久性缺陷。你无法想象,以行车安全的名义,汽车经销商暗中保留一个遥控器,可以随时拉起客户汽车上的手刹——只要他们认为,某个用户不该开车。这不是安全防护,而是过度反应。正确的方式永远是通过公开、透明的软件工具,协助用户自行侦测到可能的安全风险、自主作出自己的安全选择。”

David这篇文章担负着紧迫的自救任务,即坚决捍卫得来不易的中国市场;但其中也充满科技企业教训偏激政客的意味:30年前的Clipper芯片败局,想必各位没听说或者忘记了?

30年前的Clipper芯片真容

1993年,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为了提高打击犯罪集团的力度,推出了名为 Clipper(快船)的加密芯片,这款用于加密语音通信设备的芯片,由 AT&T 和 Mykotronx 等公司制造。 基于当时最先进的加密算法 ,每颗Clipper芯片都内置一个唯一的加密密钥,并存储在政府控制的数据库中。执法机构一旦获得法院授权,就可以获取芯片密钥,解密监听对象的通信内容。

NSA本指望金融机构、大型公司能积极采用装有 Clipper 芯片的通信设备,为防范可能发生的犯罪行为做好准备;但实际的市场反应非常冷淡,只有美国司法部采购了一批装有Clipper芯片的加密电话用于内部通信。

当时,就有David一样的技术专家指出,不管政府从执行层面做了何种预防滥用的规定,植入到科技产品中的任何形式的”后门”,都可能被黑客或敌对势力利用,反过来成为祸害美国以及全球公民、企业和政府的工具。商界老板们更大力发声,认为此举一旦蔓延,将从根本上伤害美国科技公司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和公信力。1994年,密码学家 Matt Blaze 发出致命一击:他撰文指出,黑客高手可以利用 Clipper 芯片存在的设计缺陷,绕过密钥托管机制而不被发现。这一论文釜底抽薪,彻底打击了政府对该项目的信心,也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反对声浪。最终,Clipper 芯片计划在1996年被正式废止,成为美国加密政策史上的一次重大失败。

直到本文撰稿之时,尚无网信办约谈英伟达结果的新闻发布,而全球瞩目的中美关税谈判正在艰难推进。显然,当事企业的官宣文章无法左右大局,两国外交博弈的结果更加举足轻重。然而,我们还是可以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美国科技企业的传统价值理念:科技企业的使命,是为用户创造价值,而非协助政府管控用户。这一看似普通的企业常识,无论是30年前还是30年后,无论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考验。

来源: 与非网,作者: 王晓丹,原文链接: /article/1873459.html

英伟达

英伟达

NVIDIA(中国大陆译名:英伟达,港台译名:辉达),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由黄仁勋、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Chris Malachowsky)和柯蒂斯·普里姆(Curtis Priem)共同创立。公司早期专注于图形芯片设计业务,随着公司技术与业务发展,已成长为一家提供全栈计算的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开发CPU、DPU、GPU和AI软件,为建筑工程、金融服务、科学研究、制造业、汽车等领域的计算解决方案提供支持。美国GPU及AI计算巨头,传感器技术应用于自动驾驶及机器人领域。

NVIDIA(中国大陆译名:英伟达,港台译名:辉达),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由黄仁勋、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Chris Malachowsky)和柯蒂斯·普里姆(Curtis Priem)共同创立。公司早期专注于图形芯片设计业务,随着公司技术与业务发展,已成长为一家提供全栈计算的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开发CPU、DPU、GPU和AI软件,为建筑工程、金融服务、科学研究、制造业、汽车等领域的计算解决方案提供支持。美国GPU及AI计算巨头,传感器技术应用于自动驾驶及机器人领域。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