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龙芯与芯联芯公司发生纠纷,随后两家公司之间发生三场仲裁或诉讼。首先是香港国际仲裁驳回芯联芯六项诉求,仅支持支付版税诉求;其次是知识产权诉讼,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终审判决龙芯胜诉;最后是名誉权诉讼,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判决龙芯胜诉。
诚然,按照我国两审终审制,名誉权诉讼龙芯目前仅取得一审胜诉,二审程序尚未开启,若芯联芯无法拿出此前未使用,足以扭转乾坤的证据,审判高概率是维持原判。
龙芯与芯联芯之间的连环诉讼是国产CPU行业里程碑式的案件,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和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的法律文书为龙芯的自主性背书。
指令集、CPU核、CPU
先解释几个概念,CPU就是处理器,大家电脑手机里都有。
CPU核是CPU最关键的IP,决定了CPU的性能、功耗、安全等关键指标。CPU其实是由CPU核、GPU核、内存控制器,及各类接口集成到一起,大家平时听到的4核CPU,8核CPU,都是指这个CPU核。
国内ARM CPU从ARM购买的A55、A76、A77、X925都是CPU核,开发ARM CPU的主要工作就是把买来的CPU核、GPU核、互联等模块“组装”到一起形成SoC。
如果买不到最新的ARM CPU核,那就拿旧ARM CPU核做修改,然后设计SoC。由于国内CPU设计能力和国外巨头有差距,技术迭代不如ARM,这种基于旧CPU核修改的做法会在几年后性能落伍。
指令集好比一门语言,X86、ARM、LoongArch好比是英文、日文、中文。基于指令集研发CPU就好比基于英文或中文写论文。一门语言的价值在于使用的人口基数和基于该语言记录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历史文化知识。
类似的,一种指令集如果用的人少,而且基于该指令集的CPU性能弱,软件生态贫乏,那么,这款指令集同样没有价值。
X86、ARM指令集的CPU性能好,软件生态好,用户数量庞大,因而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国内CPU厂商自然选择以合资或购买技术授权的方式从外商买指令集授权。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宴席,代价就是在自主性、发展权、利润上受制于人。
龙芯与MIPS的纠葛
龙芯起步时是计算所的一个课题组,只有十几号人,人少钱少,因而选择了比较学院派的MIPS。2011年,龙芯中科通过与MIPS公司签署的技术许可合同获得了研发、生产基于MIPS指令集架构芯片的权利。
龙芯基于MIPS指令集设计CPU,代价就是需要给MIPS支付版税。
由于MIPS长期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指令集更新缓慢,龙芯自行添加了1000多条指令集,形成了以200多条MIPS基础指令集+1000多条自主指令的格局。
2018年,芯联芯公司成立。2019年,芯联芯声称已从MIPS公司处获得MIPS在中国地区的独家商业授权,并据此向龙芯提出了一系列诉讼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使用超出授权范围的MIPS技术、未经授权对MIPS架构进行修改等。
面对这一指控,龙芯指出双方从未直接签订过任何协议,同时强调自身拥有合法权利继续从事相关业务。
有鉴于基于LoongArch开发的龙芯3A5000在2020年就有了样片,2021年正式发布,而一款CPU完整设计周期是3年,还要考虑更换指令集的时间。
综合考虑龙芯自行发展MIPS指令集的做法,以及龙芯3A5000的开发周期来看,龙芯对自主指令集是有长期技术储备的。
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之前就未雨绸缪,直接切换到自主指令集上,彻底抛弃MIPS,切换到自研的LoongArch。芯联芯事件完全是恰逢其时,证明了龙芯团队的高瞻远瞩。
香港国际仲裁驳回芯联芯六项诉求
2021年2月,芯联芯向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提起仲裁,主张龙芯侵犯MIPS技术许可合同,要求支付版税及赔偿。
2023年6月,仲裁庭签发《部分最终裁决书》(HKIAC/PA21030),主要内容为:
1.驳回芯联芯7项主张中的6项(包括“超范围使用MIPS技术”“未经授权修改架构”等核心指控)。
2.支持芯联芯的诉求,龙芯需补缴2017-2021年期间未付版税。
这里说明一下,龙芯基于MIPS设计CPU,支付版税天经地义。
不过,龙芯主张签署技术许可合同的是MIPS,版税应该支付给MIPS,而不是从未与龙芯签署协议的芯联芯,且龙芯在仲裁之初就将版税提存。
简言之,龙芯承认应当支付版税,但钱应该给MIPS,而不是芯联芯,而且这笔版税龙芯已经提交给仲裁庭,由仲裁庭决定版税应该给MIPS,还是芯联芯。
2024年1月,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认定:
1.MIPS公司将许可合同转让给芯联芯的行为有效。
2.芯联芯关于“龙芯指令集侵权”的主张缺乏证据支持。
3.龙芯2020年停付版税的行为符合合同条款,仍有权销售已商业化产品。
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做出终局裁决为:
1.芯联芯需赔偿龙芯仲裁费用4147.66万元人民币。
2.龙芯需支付芯联芯版税2412.92万元(不含税)及延迟费用。
3.双方债务抵销后执行。
根据终局裁决,等于是在抵消版税后,芯连芯反而要支付龙芯1700余万元。
知识产权诉讼龙芯胜诉
从2023年至2025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理了龙芯与芯联芯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
龙芯主张LoongArch完全摆脱MIPS,是自研指令集。
芯联芯主张LoongArch是“MIPS魔改版”,涉及对MIPS侵权。
基于工信部赛西实验室检测报告,龙芯自2020年全面转向LoongArch架构后,新产品与MIPS技术无关联。
龙芯将LoongArch基础指令集手册在公司官网公开,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下载,对比LoongArch和MIPS指令集的异同。
龙芯还将LoongArch指令集和部分CPU核向高校开源,供高校教学使用,河海大学、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均基于龙芯开源代码开发出CPU/SoC。
相比之下,芯联芯未能在法庭提供技术侵权实证。
2023年,一审判决驳回芯联芯全部诉讼请求。
2025年,终审结果为LoongArch指令集未侵权MIPS,龙芯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不久前,北京互联网法院就龙芯就名誉权起诉芯联芯发布不实言论损害其名誉权作出一审裁判,法院支持了龙芯的部分请求,责令芯联芯在其官方网站上连续十天发布致歉声明来消除负面影响,同时赔偿经济损失(含合理开支)共计45万元人民币。
由于我国司法制度是二审终身制,一审判决后,原告或被告未上诉,则一审判决生效,若上诉,则启动二审程序。
一般情况下,一审事实认定错误、法律适用错误、诉讼程序错误、审判员枉法裁判,二审才会改判。
由于该名誉权案与此前的龙芯与芯联芯知识产权纠纷有关联,且在知识产权案中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终审判决是LoongArch指令集未侵权MIPS著作权,龙芯不构成不正当竞争,香港国际仲裁中心驳回了芯联芯“超范围使用MIPS技术”“未经授权修改架构”等6项诉求。
综合相关裁判和仲裁公布的信息,即便芯联芯上诉,启动二审程序,二审判决高概率是维持原判。
给技术引进CPU敲响警钟
当下,技术引进CPU大多建立在X86和ARM的地基上,不仅在指令集上对外商有依赖,在CPU核等核心IP上也有境外技术来源,将来国产X86、ARM CPU做大做强,也许也会遭遇知识产权狙击。
芯联芯只是一家2018年成立的小公司,依靠买下MIPS在中国地区的独家商业授权,就可以对龙芯发起知识产权诉讼,且从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的仲裁结果看,龙芯基于MIPS开发的CPU确实要向芯联芯支付版税,幸好龙芯有远见,把指令集切换到LoongArch,如果一直抱着MIPS不放,很可能会面临知识产权讹诈。
这种新成立一个公司,购买老牌公司的商业授权或知识产权,然后发起知识产权诉讼进行讹诈,在美国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套路,被称为流氓公司。
未来,是否会出现一家小公司,买下ARM在大陆的独家经营权,然后对国产ARM CPU公司进行讹诈犹未可知。
甚至,不排除英特尔、ARM亲自下黑手的情况,而且这是有前科的。
当年的VIA就被英特尔取消授权,导致市场份额几乎清零。
在ARM与高通的诉讼中,ARM威胁要取消高通的ARM指令集授权,好在高通是号称“律师比工程师还要多”的公司,最终达成和解。
2025年1月,ARM正式撤回2024年10月22日发出的终止高通指令集许可协议的通知,确认不会终止高通对ARM指令集的使用权,高通继续按原有费率向ARM支付授权费用。另外,双方Nuvia芯片设计权纠纷搁置争议,但保留未来诉讼权利。
相对于龙芯用纯自主研发打赢了科技自主保卫战,国产X86、ARM CPU如何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讹诈,是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