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体选择与分类
1. 蚀刻气体类型
氟基气体(如CF?、SF?、CHF?):
作用:蚀刻介质层(SiO?、Si?N?)和硅。
特点:高反应性,易形成挥发性产物(如SiF?)。
氯基气体(如Cl?、BCl?、CCl?):
作用:蚀刻金属(如Al、Cu、多晶硅)和化合物半导体(如GaAs)。
特点:各向异性强,但需配合偏置电源增强方向性。
惰性气体(如Ar、He):
作用:物理轰击辅助(离子铣削),或作为载气稀释反应气体。
特殊气体(如NF?、WF?):
作用:高选择性蚀刻(如钨互连层)
2.?气体组合与功能
硅蚀刻:SF?(垂直侧壁) + Ar(物理轰击) → Bosch工艺(深硅各向异性蚀刻)。
介质层蚀刻:CF?(SiO?) + H?(增强各向异性)。
金属蚀刻:Cl?(Al/Cu) + BCl?(提高离子密度) + Ar(偏压控制)。
二、工艺核心要求
1.?气体纯度
要求:
纯度≥99.999%(5N),避免杂质(如O?、H?O、颗粒)导致腐蚀副产物或表面缺陷。
特殊应用需超高纯气体(如6N或7N)。
控制措施:
使用气体纯化器(如吸附式过滤器、冷阱)。
采用不锈钢或特殊合金管道(如316L)防止气体污染。
2.?流量与比例控制
要求:
精确调节气体流量(误差<±1%),确保反应速率和均匀性。
比例稳定(如SF?:Ar=1:8),避免过度腐蚀或残留。
技术手段:
质量流量控制器(MFC)实时监测和反馈。
混合腔室预混气体,减少反应延迟。
3.?反应腔室环境
真空度:
维持低真空(1-100 mTorr),避免气体扩散受限。
温度控制:
腔室温度20-40℃(水冷或加热),防止气体冷凝或反应过热。
清洁度:
定期清洗腔室(如等离子体清洁、湿法清洗),避免颗粒污染。
4.?终点检测(End Point Detection, EPD)
作用:实时监测蚀刻深度,防止过度腐蚀或掩模损伤。
技术:
光学发射光谱(OES):检测特征光谱强度变化(如Si峰消失)。
射频(RF)信号分析:通过阻抗变化判断蚀刻完成。
激光反射率检测:利用材料折射率差异判断终点。
5.?均匀性与各向异性控制
均匀性:
通过气体分布设计(如淋浴头喷头)、晶圆旋转(>2000 RPM)实现±1%-3%的片内均匀性。
各向异性:
调整直流偏压(DC Bias)或感应耦合(ICP)增强离子垂直轰击。
使用高原子量的气体(如XeF?)减少横向扩散。
四、安全与环保要求
腐蚀性气体处理:
使用专用排气系统(如碱液洗涤塔)中和氟化物(如NF?→NaF)。
废气需经过燃烧或吸附处理(如活性炭过滤)。
防爆与泄漏防护:
安装气体泄漏探测器(如红外传感器检测SF?)。
紧急切断阀和通风系统应对泄漏事故。
操作人员保护:
配备防毒面具、防护服,定期监测工作环境浓度(如OSHA标准)。
								
								
								
13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