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汽车芯片中智驾和座舱芯片,竟然有这么多公司!

05/07 11:45
7623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这期主要介绍汽车芯片以及国内知名的智驾和座舱芯片产品情况,篇幅较长,干货满满。

4月27日,2025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中国芯展区正式向公众开放,来自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150余家成员单位的1200余款国产汽车芯片集中亮相。

“国产汽车芯片集中展示区”以汽车芯片“十大类”为划分方式,遴选了不同应用场景的优秀国产汽车芯片。芯旺微、苏州国芯、紫光同芯、辰至半导体、英迪芯、芯钛等企业的控制类芯片;芯擎、黑芝麻、芯驰、为旌科技等企业的计算类芯片;神经元、仁芯科技、复旦微电子等企业的通信类芯片;兆易创新、江波龙、西安紫光国芯等企业的存储类芯片;华润微等企业的功率类芯片;纳芯微等企业的电源管理芯片;思瑞浦等企业的模拟芯片

在实际的应用中,汽车芯片主要包括电源芯片、通信芯片、驱动芯片存储芯片、功率芯片(IGBTMOSFETSiC)、MCU、智驾与座舱主控芯片等。

其中智驾芯片和座舱芯片,从单颗芯片价值看,技术含量高、开发难度大也是最高的,因此智驾与座舱芯片最贵,目前智驾和座舱芯片国产化率最低,我们主要介绍的也就是这两类芯片。

座舱芯片

目前座舱芯片的主要市场在高通手中,在座舱域控芯片装机量排名中,高通以87.96万套占据77%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而排名在二、三、四位的超威半导体、华为、芯擎科技市占率分别为5.6%、4.7%、4.3%。

目前,很多车企搭载的座舱芯片是高通的SA8155和SA8295,2023年8155芯片在中国市场出货量超过226万套,渗透率高达59.2%。SA8295目前已经在奔驰E级、小鹏X9、理想L9、小米SU7、全新极氪001等车型上搭载,后面也会有更多的智驾车型搭载8295。

国内座舱芯片方面,芯擎科技、华为、芯驰科技为代表的中国芯片厂商份额也在快速增长,除了自身产品性能和性价比有竞争力之外,和国际背景下国产替代也有一定联系。

高通的老对手也在座舱芯片布局,如联发科紫光展锐

联发科全球头部芯片公司-联发科,与高通的竞争,已经从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AP SoC)延续到了汽车座舱主控芯片。

联发科发布了天玑汽车旗舰座舱平台C-X1和旗舰联接平台MT2739。天玑汽车座舱平台C-X1基于的3nm制程打造,采用Arm v9.2-A架构,集成了NVIDIA Blackwell GPU与深度学习加速器,以双AI引擎构建弹性算力架构,提供满足未来智能座舱需求的强大AI算力。天玑汽车座舱平台 C-X1 与英伟达先进的安全和 AI 处理器(如 NVIDIA DRIVE AGX Thor)搭配使用,可形成一套完整的集中式计算平台解决方案,能够托管所有车辆域处理器。

有数据显示,在2024年国内座舱域控芯片市场排名中,联发科以2.49万套出货量位居第十,市占率0.4%。但25年前两个月,其出货量已达1.48万套,市占率1.3%。

紫光展锐

紫光展锐推出了新一代旗舰级智能座舱芯片平台A8880。公开信息显示,该平台CPU性能相较上一代提升3倍,GPU性能提升6倍,NPU性能提升8倍。A8880最高可驱动5x4K分辨率异显屏幕,满足智能汽车用户对高分辨率显示的极致需求。A8880还配备多路PCle 4.0接口、车载千兆以太网及USB3.2 Gen2(10Gbps)接口。

紫光展锐首款车规级 5G 智能座舱芯片平台——A7870,已在上汽、吉利、一汽、江汽、重汽等主流车企完成定点或建立紧密合作。2024年11月,搭载展锐A7870的上汽海外名爵车型量产发布,2025年将有更多车型陆续量产发布。

芯擎科技

芯擎科技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自动驾驶芯片、车载中央计算及网关芯片等研发,是国产高端智能座舱芯片销量领先企业。成立至今,芯擎科技已经完成B轮融资,连续两年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

2021年,推出龍鹰一号座舱芯片,对标高通8155。该芯片基于7nm工艺打造,拥有8核心CPU、14核心GPU,还有8TOPS AI算力的NPU,实现90K DMIPS的CPU算力和900GFLOPS的GPU算力。另据了解,除龍鹰一号外,“龍鹰一号Lite”、“龍鹰一号Pro”也已经推向市场。

今年3月末,芯擎科技推出了基于7nm工艺打造的智驾芯片——“星辰一号”。“星辰一号”单颗算力达到512TOPS。与此同时,芯擎科技方面也表示,还会推出全面升级的座舱芯片“龍鹰二号”。在接受芯师爷采访时,芯擎科技方面称,在其智能座舱系列解决方案中,基于全面的芯片矩阵,芯擎能够提供从入门级智能座舱到高阶智能座舱,从“舱行泊一体”到高阶舱驾融合的多种芯片组合。

今年前两个月,国内座舱域控芯片装机排行榜中,芯擎科技以5.32万套出货量占据4.3%的市场份额,排在第四位。值得一提的是,其装机量较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多,市占率提升1.2个百分点。

芯驰科技

芯驰科技成立于2018年,面向中央计算+区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提供高性能、高可靠的车规芯片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智能座舱和智能车控等领域。

在上海车展中芯驰科技X10系列产品亮相,采用专为AI计算优化的ARMv9.2 CPU架构,CPU性能高达200K DMIPS;同时,X10还集成1800 GFLOPS GPU和40 TOPS NPU,并配置了高达128-bit的LPDDR5X内存接口,速度达到9600 MT/s,为整个系统提供154 GB/s的超大带宽。

X10计划在2026年量产,在座舱域控芯片领域,芯驰科技当前面向汽车的产品主要为X9系列、E3 系列、G9系列,前二者是出货主力。其中,E3系列应用于底盘类控制器激光雷达和BMS等领域,而X9系列应用场景覆盖了3D仪表、座舱域控、舱泊一体和舱驾一体。X9基于Cortex-A55多簇架构打造,支持多屏高清高帧率独立显示,支持QNX/Linux/Android等操作系统,支持一芯多系统;内置高性能HSM模块和独立安全岛,能应用于对安全性能要求更严苛的场景。

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芯驰科技在国内座舱域控芯片领域出货量为2.37万套(2024年同期为7755套),市场份额为2.1%(2024年同期数据为1.1%),在座舱SoC市场中,芯驰成功跻身全球前十,出货量超800万片,覆盖超100款量产车型,服务超过260家客户,拥有超200个定点项目,覆盖了中国90%以上车厂和多个国际主流车企,包括上汽、奇瑞、长安、东风、一汽、广汽、日产、本田、大众、理想等。

上面说完了座舱芯片,下面看看智驾芯片的厂商和布局。

智驾芯片

英伟达(NVIDIA)

主流产品:Drive Orin?系列:Orin-X 系算力?254 TOPS(7nm?制程),已搭载于小鹏?P7+、理想?Max?系列、蔚来、小米等车型。

Thor?系列:2025年CES发布,该系列芯片共划分为X U S Z四种规格,算力275-1000TOPS(4nm?制程),支持高阶自动驾驶,合作车企包括大众、梅赛德斯?-?奔驰等。

技术优势:GPU+CPU+NPU异构架构,支持多传感器融合与大模型部署,生态开放

且迭代迅速。

Mobileye(Intel?旗下)

主流产品:

EyeQ Ultra:2025?年量产,算力?176TOPS(5nm?制程),主打高性价比。

EyeQ6H:中低算力芯片(45TOPS,7nm制程),适配L2 +?级辅助驾驶。

EyeQ5H:Q5H为目前大规模上车的主流芯片,算力24 TOPS,采用 7nm制程,极氪 001、极星 4、smart精灵

高通(Qualcomm

主流产品:

SA8650P:算力100TOPS(4nm?制程),已上车零跑?B10、红旗天工08主打性价比。目前达成合作的车企包括宝马、通用、大众、奔驰等,算力 100 TOPS,采用 4nm 制程。

SA8775P/8620P:目前还处在早期规划阶段,有消息称 8775P 将搭载于哪吒汽车,但目前消息暂不明确。规格上,8775P与8620P 均采用 4nm 制程,算力分别为 72/36 TOPS,参数低于 8650P。

布局方向:依托?5G?基带优势,拓展智能座舱与驾驶融合方案。

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

主流产品:

征程J6:地平线J6系列最主要的分别为J6P/J6M/J6E ,算力分别为 560/128/80 TOPS,7nm制程。

征程J5:算力128TOPS(16nm?制程),支持?L3?级自动驾驶,面向中端的智能驾驶芯片,目前主要有理想 Pro 系列采用。

国产优势:全栈自研能力,覆盖?L1-L4?级解决方案,量产车型超?130?款。

黑芝麻智能(Black Sesame)

主流产品:

A系列:A1000 Pro,算力106TOPS(7nm?制程)支持全场景智驾TOPS(7nm?制程)。?A1000?采用16nm 制程工艺已经搭载于多款车型之上,包括领克 08EM-P、合创V09、东风奕派eπ007、领克07 EM-P、东风奕派eπ008 等,算力达到了 58TOPS。

C系列:黑芝麻C1200家族主要包含C1296与C1236 ,两款芯片均为 7nm 制程,未来或将形成算力上的高低搭配,但二者均是面向中低端市场。

技术亮点:自研?NeuralIQ ISP?与?DyanmAI NN?引擎,优化图像识别与算法效率。

华为(Huawei)

主流产品:

MDC 810:MDC 810 是华为目前的王牌,其算力达到了400 TOPS,主要搭载于阿维塔11 、极狐阿尔法S等。

MDC 610:是中流砥柱,也是应用最广的智能驾驶平台,我们所熟悉的智界、问界、阿维塔 12 、岚图梦想家等都采用了MDC 610平台,算力为 200TOPS。

生态协同:结合昇腾?AI?与鸿蒙系统,提供?“芯片?+?算法?+?云服务”?全栈方案。

蔚来

蔚来神玑?NX9031:李斌称在 2023 年采购英伟达Orin芯片花费了不少成本,于是乎从旗舰 ET9 开始转用自研的神玑NX9031 芯片,芯片和底层软件均已实现自主设计?5nm?制程,算力?1000+ TOPS,支持多任务并发与图像增强,搭载于?ET9。

小鹏

小鹏图灵芯片:图灵芯片采用 7nm 制程工艺,预计算力可达到 700+ TOPS,目前已经流片成功,预计25年第二季度正式上车量产。

芯擎科技(SEPA)

星辰一号(AD1000):星辰一号芯片采用 7nm 车规工艺,符合 AEC-Q100 标准,多核异构架构让智能驾驶算力更加强劲。CPU 算力达 250 KDMIPS,NPU 算力高达 512 TOPS,通过多芯片协同可实现最高 2048 TOPS 算力。预计在25 年实现量产,2026 年大规模上车应用。

爱芯元智

智能驾驶芯片产品有M55H、M76H和自动驾驶工程化平台:xADEP。

M55H

产品亮点:智能驾驶场景优化。自研创新的爱芯智眸AI-ISP图像处理技术,全面大幅提升复杂环境感知能力;通用性强。自研爱芯通元混合精度NPU,支持低位宽混合精度,提供高性能工具链,满足AI算法持续演进,算力性能可达同级产品的两倍;安全可靠。完整支持数据闭环的国产ADAS芯片,支持国密级安全技术,实现硬件级数据加密;超低功耗:超低功耗的ADAS国产芯片,全面优化散热设计。

M76H(单SoC全时行泊一体方案)

产品亮点:

混合精度,业界领先Transformer/BEV性能。支持低位宽混合精度,高效能张量核针对CNN优化,加速Transformer以及BEV应用,灵活向量核引针对Transformer优化;

高效率、扩展性强。具备灵活的编程性,辅以SDMA和异构多核硬件协同,丰富的CV算子做前后处理,全面提升感知性能。丰富的算力支持,8核高性能CPU,双核高性能视觉DSP,支持VSLAM和雷达数据处理,超强的视频接入和处理能力,高效的内存带宽,强大的AI计算能力,同时处理多路大分辨率的视频流;

超低功耗,降本增效。超低功耗国产行泊一体域控平台,轻松实现被动散热,有效降低系统成本,支持应用于全时行泊一体系统的完整解决方案,实现高速NOA,城市ICA以及自动泊车,记忆泊车等功能。

自动驾驶工程化平台-xADEP(AXERA Autonomous Driving Engineering Platform)

为AXERA的全系列芯片和参考解决方案,提供集成的中间件数据采集系统、回放系统等全套智能驾驶产品化所需的基础环境。

它可帮助用户快速完成从系统评估到原型开发,再到量产开发的完整流程,让客户更轻松、更快捷、更高质量的进行芯片的评估、原型设计,以及工程化落地。
平台遵守ISO26262的要求,从需求开发到测试验证,搭建起一套全过程的软件开发流程,为客户提供最优质量的软件和服务。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更多国产座舱和智驾芯片公司和企业,如超星未来、moment、比亚迪、红西瓜、后摩智能、辉曦、吉利、零跑、理想等等,篇幅原因就写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持续分享。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