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讯介绍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EOCR-SS韩国施耐德保护器D-TIME按钮作用解析

08/06 07:58
362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EOCRSS 保护器D-TIME基本作用详解

EOCRSS(电子过电流继电器)的D-TIME(启动时间)是其核心参数之一,专门用于管理电动机启动过程中的保护机制。以下是关于D-TIME基本作用的全面解析:上海韩施电气产品技术信息;

一、D-TIME的核心功能

基本定义

D-TIME(Delay Time)是EOCRSS上专门设置电动机启动延时时间的参数,可调范围为0.2-30秒

主要作用是屏蔽电机启动时的瞬态大电流,防止保护器在启动过程中误动作

工作原理

电动机启动时通常会产生5-8倍额定电流的瞬态电流

D-TIME在这段时间内暂时禁用过载保护,允许电机完成启动过程

启动完成后自动恢复正常的保护监测功能

技术特性

采用定时限保护特性,确保响应时间精确可控

与O-TIME(跳闸时间)独立设置,互不干扰

电子式MCU监测,精度达±2%

二、D-TIME的实际应用

标准设置方法

测量电机实际启动时间(电流从峰值下降到稳定值的时间)

D-Time = 实测启动时间 + (1~2秒安全余量)

示例:若实测启动8秒,则设为9-10秒

不同负载类型的推荐设置

??负载类型?? ? ? ? ? ?典型D-TIME设置? ? ? ? ??设置考虑因素

常规机械?? ?5-15秒? ? ? ? ? ? ?中等惯性负载,启动时间适中 ? ?

风机/泵类?? ?10-20秒? ? ? ? ?大惯性负载,启动过程较长 ? ?

精密设备?? ?3-8秒? ? ? ? ? ? ? ?低惯性负载,启动迅速 ? ?

特殊重载?? ?15-30秒? ? ? ? ? ? 极高惯性,需延长启动时间 ? ?

三、D-TIME与其他参数的协同

与O-TIME的关系

D-Time期间:禁用过载保护,仅保留缺相、短路等紧急保护

D-Time结束后:启用O-Time监测持续过载

示例协调设置:D-Time=10秒(启动),O-Time=5秒(过载)

设置不当的后果

D-Time过短:导致启动保护误动作,电机无法正常启动

D-Time过长:延长无保护状态,增加电机风险

常见问题处理

? ??问题现象? ? ? ? ? ? ? ??可能原因? ? ? ? ? ? ? ? ? ? ? ? 解决方案

启动时频繁跳闸 ? ?D-Time设置过短? ? ? ? ? ? ? ? ?按1秒步长逐步增加

启动后立即过载 ? ?D-Time与O-Time冲突? ? ? ? ?重新协调两者时间差

不同次启动时间差异大 ? ?负载或电源不稳定? ? ? ?按最长启动时间设置+安全余量

旋钮调整无反应 ? ?硬件故障 ? ?检查保护器状态,必要时更换

通过合理设置D-TIME,EOCRSS能够有效区分电动机的正常启动过程与真实故障状态,既避免了保护误动作,又确保了电机安全;上海韩施电气代理商产品技术信息

施耐德电气

施耐德电气

作为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专家,三十年来我们致力于行业变革,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见证者和贡献者。展望未来,我们将引领数字化转型,在更加电气化和数字化、低碳化、分散化的物联网时代,通过提供互联互通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助力产业优化,改善城市生态,丰富人们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随时随地尽享能效之利。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推动中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更加电气化和数字化、低碳化、分散化的物联网时代,信息技术(IT)与运营技术(OT)的融合,促进能源和过程的优化。施耐德电气通过融合能源、自动化以及软件和分析工具,让能源需求更加互联互通、安全、可靠、高效和可持续。技术创新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在中国,我们拥有顶级全球创新中心,引入“中国原创”(China for China)战略快速响应中国特定应用和客户需求。同时,我们携手具有创新力的大学、企业等机构,通过开放式创新提高数字化能力。

作为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专家,三十年来我们致力于行业变革,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见证者和贡献者。展望未来,我们将引领数字化转型,在更加电气化和数字化、低碳化、分散化的物联网时代,通过提供互联互通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助力产业优化,改善城市生态,丰富人们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随时随地尽享能效之利。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推动中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更加电气化和数字化、低碳化、分散化的物联网时代,信息技术(IT)与运营技术(OT)的融合,促进能源和过程的优化。施耐德电气通过融合能源、自动化以及软件和分析工具,让能源需求更加互联互通、安全、可靠、高效和可持续。技术创新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在中国,我们拥有顶级全球创新中心,引入“中国原创”(China for China)战略快速响应中国特定应用和客户需求。同时,我们携手具有创新力的大学、企业等机构,通过开放式创新提高数字化能力。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