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通信是利用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信息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调制(改变)电磁波的特定参数(如频率、振幅、相位等),将信息(声音、图像等)转换为无线电信号,然后经过天线发射出去。接收端的天线接收到信号后,经过解调还原成原始信息。
无线电波的特性
- 无线电波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传播速度快、穿透能力强、不受地形阻隔等特点。
- 无线电波的频率决定了波长,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在传播距离、穿透能力和衰减程度上有所差异。
调制与解调
- 调制(Modulation):是指在将信息转换成无线电信号时,改变无线电波的某些特性。
- 解调(Demodulation):是接收端将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处理,恢复出原始信息的过程。
1.无线电波各波段的划分方法
无线电波根据频率范围的不同被划分为不同的频段,以便于合理规划和管理无线电频谱资源。以下是常见的无线电波波段划分方法:
1.1 根据频率划分
- 甚高频(VHF):频率范围30 MHz - 300 MHz,主要用于广播、电视、航空通信等。
- 超高频(UHF):频率范围300 MHz - 3 GHz,包括手机、卫星通信、雷达等。
- 极高频(SHF):频率范围3 GHz - 30 GHz,主要用于微波通信。
1.2 根据用途划分
- 工业科学医疗(ISM)频段:用于工业、科学研究和医疗设备,如蓝牙、Wi-Fi等。
- 航空频段:用于航空通信导航,包括VHF、UHF等频段。
1.3 根据国际规定划分
- ITU划分: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将无线电频段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划分,以便各国间可以协调和共享无线电频谱资源。
1.4 根据波长划分
- 长波:波长大于1公里,主要用于AM广播。
- 中波:波长约100米,主要用于AM和短波广播。
- 短波:波长约10米,可远距离传播,常用于短波广播和国际通信。
- 超短波:波长约1米,用于无线电广播、电视和雷达等。
阅读全文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