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换热器的长、宽、高(更准确地说,是确定其关键尺寸)是一个系统性的设计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计算。它需要综合考虑热力学、流体力学、材料学和实际工况要求。
简单来说,换热器的尺寸是由“工艺要求”驱动,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并受“制造约束”和“安装空间”限制的最终结果。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拆解这个过程,并以最常用的管壳式换热器?为例进行说明。
核心决定因素:工艺要求
一切尺寸计算的起点都是用户提出的工艺要求,通常包括:
热负荷?(Q):需要交换的总热量,单位通常是?kW?或?kcal/h。这是最核心的参数。
流体流量?(m):冷、热两种流体的质量流量,单位是?kg/h?或?kg/s。
进出口温度?(T_in, T_out):冷、热流体各自的进口和出口温度。
压降要求?(ΔP):允许流体通过换热器产生的压力损失最大值。
流体物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粘度、导热系数等。这些决定了流体的传热和流动特性。
污垢系数:考虑到流体结垢对传热的影响而预留的余量。
尺寸确定的设计计算流程
确定了以上工艺要求后,工程师会遵循以下步骤进行设计计算,这个过程通常是迭代的,并借助专业软件(如?HTRI, ASPEN EDR)完成。
第一步:计算概略尺寸?-?传热面积?(A)
这是所有尺寸的基础。根据传热基本方程:
Q = U?×?A?× ΔTm
Q:已知的热负荷。
A:我们需要求的传热面积。
ΔTm:对数平均温差。根据两种流体的进出口温度计算得出,是传热的驱动温差。
U:总传热系数,单位是?W/(m?·K)。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复杂的参数。
如何确定总传热系数?U?
U?不是猜出来的,而是通过计算冷、热两侧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h_hot, h_cold)以及管壁和污垢的热阻得出的。其倒数关系为:
1/U = 1/h_hot + R_foul_hot +?δ/λ?+ R_foul_cold + 1/h_cold
h_hot, h_cold:通过流体流速、物性、流道几何形状等计算得出(使用迪图斯-贝尔特公式等经验公式)。
R_foul:根据流体类型和经验值选取。
δ/λ:管壁厚度除以管壁材料的导热系数,通常是一个较小的值。
因此,设计过程是:
先初步假设一个?U?值(基于经验数据库),估算出所需的传热面积?A。
根据这个估算的?A,初步布局换热管的数量、长度等,从而确定流速。
根据流速等参数,精确计算两侧的传热系数?h?和压降 ΔP。
校核计算出的?U?值是否与假设值接近,热负荷?Q?是否能满足。
检查压降?ΔP?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如果不满足,则调整尺寸参数(如管长、壳径、折流板间距等),重新计算,直到所有条件都满足为止。这是一个迭代过程。
第二步:将传热面积?A?转化为具体尺寸(以管壳式为例)
现在我们有了所需的传热面积?A,接下来就需要用管子把这个面积“搭建”起来。
管径?(D_tube):常用 Φ19mm?或 Φ25mm?的管子。小管径可提高紧凑度,但易堵塞。
管长?(L_tube):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尺寸,直接影响换热器的长度。标准管长有?1.5, 2.0, 3.0, 6.0, 9.0m?等。选择更长的管子可以减少管口和封头的数量,降低成本,但受运输和安装空间限制。
管数?(N_tube):传热面积?A =?π ×?D_tube?×?L_tube?×?N_tube。在确定了管径和管长后,就能计算出需要的管子数量。
管数?N_tube?决定了壳体的直径(宽度/高度)。
壳径?(D_shell):所有管子要?bundle?起来放入壳体内。壳体直径取决于:
管数?N_tube
管子排列方式(三角形、正方形)
管间距(通常是管径的?1.25倍)
是否需要设置分程(在封头内加隔板,使管程流体多次往返)
折流板的类型和切割率(决定了流体的流动方式和速度)
壳径通常需要通过查《换热器设计手册》中的“管数-壳径对照表”来确定,或者由设计软件直接给出。
第三步:确定其他部件尺寸,得到总长宽高
总长度?(L_total):
管束长度:即管长?L_tube。
封头空间:如果是有封头的类型(如BEM),两端封头会占用额外长度。
法兰厚度:连接管道法兰的厚度。
总长?L_total?≈?L_tube + 2?× 封头深度?+ 2?× 法兰厚度
总宽度/高度?(W_total / H_total):
对于卧式换热器,宽度和高度通常就是壳体外径加上保温层厚度和一些附件。
但如果换热器有较大的支座或有立式安装的管道,需要额外考虑。
管口(喷嘴)的尺寸和位置也会影响整个设备的空间包络线。
总结与简化示例
长(Length): 主要取决于管长,并由运输限制(如集装箱长度)和安装空间决定。
宽/高(Width/Height): 主要取决于壳径,壳径由管数决定,管数由传热面积决定。
传热面积(A): 由热负荷(Q)、温差(ΔTm)和传热系数(U) 共同决定。
举个简化的例子:
任务:冷却一台发动机的润滑油。
已知:热负荷?Q = 100 kW,油流量?10 m?/h,入口温度?90°C,需要冷却到?70°C,冷却水入口?30°C,出口?40°C。
计算对数平均温差?ΔTm?≈?33.7°C。
根据油和水的特性,初步估计总传热系数?U?≈?250 W/(m?·K)。
计算所需传热面积?A = Q / (U?× ΔTm) = 100,000 / (250?×?33.7)?≈?11.87 m?。
选用?Φ19mm?的管子,单根管面积?= 3.14?×?0.019?×?1(假设管长1m)≈?0.06 m?。
所需管数?N = 11.87 / 0.06?≈?198?根。
查表,198根管子按三角形排列,需要的壳径大约为?400 mm。
此时检查流速和压降,发现压降太大。于是调整方案,将管长增加到?2米。
单管面积变为?0.119 m?,所需管数?N = 11.87 / 0.119?≈?100?根。
所需壳径减小到约?325 mm。
流速降低,压降满足要求。
最终主要尺寸:
长度:管长?2m +?两端封头法兰约?0.5m?≈?2.5m
直径(宽/高):壳体直径?325mm +?保温约?75mm?≈?0.4m
这样就得到了一个长约2.5米,直径约0.4米的圆柱形换热器。
其他类型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尺寸由板片数量、板片尺寸和板片波纹形式决定。其“长宽高”更灵活,通常成“书本状”的立方体。
空冷器:类似一个大风扇,尺寸(长宽)由管束面积决定,高度由风扇和驱动机构决定。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