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美国存储芯片巨头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在中国区启动业务调整,涉及嵌入式研发、测试及FAE/AE等支持部门,上海、深圳等多地员工受到影响。针对此次调整,美光官方回应称,由于移动NAND产品市场持续疲软,公司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停止未来移动NAND产品的开发,包括终止UFS5(第五代通用闪存存储)的开发计划。
美光在声明中强调,此次决策仅影响移动NAND产品线的开发工作,公司将继续支持其他NAND解决方案,包括SSD以及面向汽车、工业等终端市场的存储产品。同时,美光表示不会退出移动DRAM市场,并将继续提供相关产品组合。
移动NAND长期是智能手机的核心存储芯片,但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这一赛道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相比之下,数据中心与AI基础设施带来的高带宽内存(HBM)、企业级SSD市场正在高速增长,毛利率显著高于移动存储。美光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达93亿美元,其中DRAM业务占总收入的76%,HBM业务环比增长近50%,而NAND业务营收为21.55亿美元,占比相对较小。
美光科技成立于1978年10月5日,总部位于美国爱达荷州博伊西市,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存储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主要产品包括DRAM、NAND闪存和NOR闪存,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计算机、汽车电子等领域。
美光的发展历程充满并购与技术创新。2012年,公司以25亿美元收购日本芯片制造商尔必达,成为全球第二大DRAM厂商。2015年,美光推出革命性的3D XPoint技术,2020年又率先量产176层NAND闪存。在中国市场,美光于2007年在西安建立首家工厂,随后在上海设立设计中心,专注于SSD和移动NAND产品开发。
此次中国区业务调整被视为美光应对市场变化的战略举措。自2023年中国对美光产品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以来,该公司在华业务面临挑战。数据显示,美光在中国大陆的收入占比已从2023年的14%降至2024年的12.1%,远低于美国(52.4%)和中国台湾地区(18.7%)。
尽管收缩移动NAND业务,美光仍在中国保持其他领域的投资。2024年,公司在西安投资43亿元人民币扩建封测工厂,并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投产新的封装测试设施。美光CEO桑杰·梅赫罗特拉(Sanjay Mehrotra)曾表示,中国仍是美光全球业务的重要部分。
存储芯片行业正经历结构性变革。一方面,AI与高性能计算推动HBM、大容量SSD需求激增;另一方面,消费电子市场增长乏力制约传统存储产品发展。美光此次调整反映了行业资源向高附加值领域集中的趋势。
分析师指出,美光终止UFS5开发是顺应市场变化的被动选择,也是主动转型的一部分。随着公司资源向DRAM尤其是HBM业务倾斜,其全球业绩已显现增长态势。2025年8月11日,美光上调第四财季业绩预期,预计营收将达111-113亿美元,毛利率提升至44%-45%。
在中国市场,美光面临本土存储厂商崛起的竞争压力。未来,该公司能否通过非移动存储业务维持市场存在,仍有待观察。
								
								
								
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