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芯片的较量——日美半导体风云》整理
作者:【日】牧本次生,译者:【美】杨骏
引言:1989年,摩托罗拉对日立公司提起专利诉讼,指控其生产的微处理器侵犯了摩托罗拉的专利权。这一事件是日美之间知识产权纠纷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美国企业对日本技术发展的压制意图。尽管摩托罗拉在专利诉讼中占据上风,但日立通过积极的反诉策略,最终与摩托罗拉达成和解,并获得了交叉许可协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己的技术优势。
日立与摩托罗拉的专利战争
摩托罗拉针对H8微处理器的诉讼,成为日立全公司的大问题,日立迅速建立了反击体制。在1989年1月25日,日立反诉“摩托罗拉的32位微处理器(68030)侵犯了日立的专利”。
或许是命运的捉弄,摩托罗拉提起诉讼的次月,牧本次生先生被从高崎工厂长调任至新设立的半导体设计开发中心(简称“中心”)的主任。这场微处理器诉讼是中心主要负责的案件,他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这个问题。
这场官司呈现出日立与摩托罗拉全面战争的状态,动员了众多相关人员。从半导体事业部、研究所出动了50人,从总公司(社长室、海外部门、知识产权部门等)出动了23人,日本和美国的律师共有83人。公司内共有34人参与证词取证,庭审持续了85天。准备的文件堆满了700个文件箱。
在日立漫长的历史中,这是第一次与美国发展到打官司的地步。为了取证,牧本次生先生于1989年12月8日,在年末的时候前往寒冷的芝加哥。J·索洛维律师事务所的芭芭拉·斯坦纳女士为他进行了取证前的模拟训练。他记得女士给了他很多简单而基本的建议,比如“不要试图回忆模糊的记忆。要一直坚持说‘我不记得,我不知道’。”
诉讼在一进一退的状态中进行,判决于1990年3月29日下达。判决内容是“日立的H8和摩托罗拉的68030互相侵犯了对方的专利,因此禁止销售。”对于日立来说,正在畅销的H8微处理器的销售被禁止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摩托罗拉的68030的销售规模远大于H8,因此对业务和客户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法官在考虑了这样的社会影响后,做出了“判决执行暂停至6月18日”的决定,这给了两家公司一个和解谈判、寻求解决方案的缓冲时间。
两家公司开始朝着和解的方向行动,但并非一帆风顺。首先,要达到“坐在同一张谈判桌前”并不容易,这件事直到四月下旬才实现。在这场和解谈判中,作为日方的主要谈判代表,总公司海外部的三木和信发挥了充分的作用。以三木氏为中心,海外部门、知识产权总部和社长室联合力量,事业部门也组织了专门队伍,准备好了临战状态。
到了5月14日,在东京,工程部门召开了“关于微处理器的相似性(即H8的架构是否与摩托罗拉的相同)” 的讨论会,为期三天。虽然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但与此同时,日立在5月15日至17日进行了高层间的协商,通过这种“见面会”的方式,终于找到了谈判的突破口。在这种情况下,日立和摩托罗拉于五月下旬在芝加哥进行了第一次正式的谈判。总公司派出了海外部的三木和信先生和知识产权总部的赤木仁先生、以及代表事业部门的牧本次生先生。5月27日下午抵达芝加哥后,他们立即在J·索洛维律师事务所进行了内部协商。包括日本来的三人以及索洛维律师和哈里斯律师在内的五人,为第二天的谈判进行了作战会议。
与摩托罗拉的协商从5月28日持续到30日,为期三天。对方派出了吉尔曼、费舍尔和西尔格曼三位先生。会议中双方都没有让外部律师参与,日立方面只有来自日本的三木氏、赤木氏和牧本次生。这次谈判中,双方的立场大相径庭,距离达成协议还很远,但对于对方在想什么这一点上互相取得了一定的理解。由于判决暂停执行的期限(6月18日)逐渐逼近,最后双方同意:在暂停执行期限前,于芝加哥进行下一轮协商。
下一轮谈判在判决执行暂停期限的前夕,即6月15日在芝加哥开始了。双方出席的成员与上次相同,各自有三名。从早上开始就进行会议,经过几次休息,进行了全天的谈判,但并未达成妥协。在接下来的16日会议开始时,对方提出了“最新提案”,我们详细听取了其说明。在会间休息之后,日立方面提出了“反提案”,并在说明了背景理由后进行了讨论。但并未得出结论,再次进行休息。之后对方提出了进一步的“反提案”,继续商讨,但仍未达成妥协。
就这样,很明显在判决执行暂停期限的6月18日之前无法得出结果。无奈之下,我们向法院请求再次延期,最终将期限延长到了6月29日。在17日的会议之后,牧本次生先生返回了日本,可以说是扮演了(棒球中)接球手的角色(等待对方投球),只剩下三木先生继续与吉尔曼先生进行“一对一”的谈判。
然后,在20日的清晨,牧本次生先生接到了三木先生打到他家里的国际电话,他告诉了牧本次生先生对方提出的最新提案。牧本次生先生感觉到了对方提出的内容相当大胆,因此认为这应该是最后收官的时候了。
牧本次生先生告诉三木先生,他将开始征集公司内部的意见。电话之后,他立即报告给事业本部长金原和夫先生,请求他的指示,并得到了三田胜茂社长的同意。就这样,这一案件终于得到了解决。
6月25日,他们对外宣布,“日立和摩托罗拉两家公司在解决专利纠纷方面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这一天标志着两家公司关系进入了停战状态。此后的详细谈判由律师团队主导,负责书面化和解协议的内容,并在日立的常务会议上获得认可,这一过程完成于10月4日。摩托罗拉公司内部的决策层也通过了协议,在10月10日对外宣布“和解谈判已达成最终协议”。图1展示了日立与摩托罗拉之间专利战争的概况。
图1.日立与摩托罗拉专利战争的总结
由于这场诉讼的牵扯,日立的微处理器开发和销售活动几乎停滞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这对日立的半导体事业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是以和解为契机,日立得以大张旗鼓地宣传推广H8等自主独特路线的微处理器产品。这样,“微处理器独立战争”在1990年10月10日迎来了终战。
这个终战之所以能够避免最糟糕结果,是因为它是日立集结了各部门力量的成果。其中,三木和信个人付出的努力和奉献也功不可没。他充分展示了他专业的谈判能力。
顺便一提,牧本次生先生后来在1996年的日美半导体谈判中担任民间代表;在与摩托罗拉的交涉中从三木先生那里学到了很多谈判技巧,对他帮助很大。
在宣布“摩托罗拉判决的基本共识“两个月后,牧本次生先生邀请了三位一直以来关照他的先生(三木氏、小川氏、赤木氏)一起去打高尔夫(图2)。尽管是8月酷暑,但愉快的回忆深深留在了他的心里。
日立与摩托罗拉的关系从最初的美妙蜜月期开始,经历了厌倦期,最终变质为对立关系。最后发展成诉讼,并在判决后的谈判中达成了和解。我们回顾一下,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事态发展,并做一个总结。
(1)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微处理器领域是英特尔一家独大。摩托罗拉在架构上具有优势的6800微处理器晚一步进入市场,正在寻求第二供应商。而日立因为早期进入微处理器领域,寻求与先行企业的合作,通过交换自动打线技术,引入了6800微处理器。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开始。
(2)当时,作为器件技术的主流是NMOS,但日立成功地将高速CMOS技术应用于16Kb SRAM并实现量产,从这一经验中,日立确信未来CMOS将成为主流。在引进摩托罗拉的NMOS微处理器之后,日立开始开发CMOS微处理器。虽然日立将这项技术转移给了摩托罗拉,但对方坚信NMOS是主流,对CMOS持消极态度。双方在认知上的差距逐渐扩大。此外,对日立开发的CMOS产品的排斥,对方似乎也存在着NIH(Not Invented Here)综合症群体扩大的问题(这在哪里都是常见的事情)。随后,整个行业逐渐转向CMOS,对方也开始推进CMOS产品的商品化,但未能将这一优势转化为商业战略。对技术未来性(NMOS和CMOS哪个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的认识差异是导致双方分歧的一个重要因素。
(3)接着开发的ZTAT微处理器是一款具有零TAT的划时代产品,日立也向对方展示了这项技术。当时正值半导体行业不景气,面临如何提高工厂运转率的问题,从工厂生产管理的角度来看,ZTAT微处理器是一款高效性器件,被评价为“炸弹”般的器件。然而,对方高层的判断则不是引进这项技术,而是要求日立减停(Wind Down)此产品。公司高层外交的缺失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与摩托罗拉的合作始于1974年,当时的事业部部长今村访问了对方,开启了高层外交的道路。但是,之后的继任者来自于工业电气领域,对与摩托罗拉的合作可以说是持怀疑态度,高层外交因此中断。
为了保持两家企业的良好关系,除了技术层面的交流和管理层面的合作之外,经营者层面的高层外交也极为重要。通过这次经历,牧本次生先生深刻感受到了,在组织的各个层面上,理解对方情况并建立坚实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2008年2月13日,一场名为“战友聚会”的活动在日立目白俱乐部举行,以纪念与摩托罗拉的那场战斗。共有约二十名相关人员参加,甚至远在美国的艾伦·劳达米尔克先生——也就是那位做出“深夜大逃亡”决策的律师,也匆匆赶来。在这个聚会上,每个人都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还有“国内首次爆料”等新鲜话题,气氛非常热闹。
推荐阅读
日本半导体产业协会理事长《日美半导体协议》贸易谈判代表团团长日本半导体历史馆馆长日美半导体贸易战亲历者牧本次生(被誉为“半导体先生”)带你解密大国角力下的科技绞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郝跃
华大九天董事长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刘伟平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总经理刘源超倾情作序推荐
▊《芯片的较量——日美半导体风云》
[日]牧本次生 著?[美]杨骏 译
9位来自产学研领域的专家联袂推荐。
一部日本半导体兴衰启示录,窥见全球科技博弈中的生存法则。
以亲历者视角.全方位展现了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兴衰历程和日美半导体贸易战。
对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撰 ?稿 ?人:计旭
责任编辑:张淑谦
审 ?核 ?人:曹新宇
5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