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答

0收藏

我们就这样钻入iPhone的“圈套”

消费电子 消费电子 2561 人阅读 | 1 人回复 | 2007-07-06


有关iPhone的广告铺天盖地,狂轰滥炸,尽显霸道之气,逼得天下人都去捧场我也是其中之一,因为大家的兴趣点在这儿,找冷门的点,没人看,写起来的博文也就没意思,这实在是一个悖论);iPhone的首次登场以及批量销售形式的选定,都堪称“处心积虑”,“招招算计”。这是斯蒂芬·乔布斯的风格,盖茨说他欣赏这个家伙的“情商,以及对时尚的直觉”。很显然,乔布斯属于典型的右脑思考型“巨人”,拥有超强的感性。 ???? 即将登场销售的iPhone就如同中国春节期间的火车票,需要太多人守候在苹果专卖店或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零售店外,等着门一开,冲上去,“喝上一口热汤”。在普通消费者拥有iPhone之前,少数名流早已提前尝鲜。美国媒体还“传言”说,iPhone被选定在午夜时间进入各大专卖店,由专职保镖护送。一件商品到了这个份上,就不再是简单的商品,就变成了“硬通货”。未经证实的传言,不能轻信。但是,乔布斯的营销天赋足以显现,不论部分受众对iPhone的狂热多么不理智,也可以将此当成一个经典的案例来解读。乔布斯所有的努力,都归结于一句普通得甚至平庸的话,“iPhone绝非普通手机”。
???

??? 正是乔布斯的坚持,也是苹果一贯风格使然,客观上造成了一种“尽人皆知”的效果。据预计,美国本土将近三分之二的人都在关注这个配备iPod功能,且能上网的手机——iPhone。华尔街的分析师预测说,在头一周时间内,苹果专卖店及其合作伙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有望销售300万部iPhone。著名网络刊物iLounge的执行主编杰里米·霍维特兹(Jeremy Horwitz)称:“当你设身处地认真思考这种局面时,你会发现它有多么专横。”iLounge是专门服务于iPod和iTunes使用者的。霍维特兹还说:“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有多少公司敢于提前六个月宣布自己的产品,不但能维持公众的兴趣,而且能制造疯狂之势。于我而言,这的确令人惊愕。”

????新产品登场前狂轰滥炸式宣传,甚至达到了神经质的地步,已不算什么新鲜事了。问问那些哈里·波特的粉丝们,乔布斯的销售技巧也并非多么高明了。从这个角度而言,还是产品的气质和性能吊足了外界足够庞大的胃口。但是,早在1984年,乔布斯就把这种模式做到了极致,广告,神经质般地大肆宣传,成就了麦金托什机(Macintosh)的受宠。它首次出场的广告与橄榄球超级碗比赛紧密相连,典型的“体育营销”路子。

???? 20岁的特雷特·拉匹斯基(Trent Lapinski)在加州从事网络开发工作,他对苹果的一切产品统统表现出敬仰之态。上周晚些时候,他驱车前往四处苹果专卖店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零售店去探点,看一看,哪家店更有利于排队守候。身为软件工程师的伊斯梅尔·艾尔沙瑞夫(Ismail Elshareef)家住洛杉矶,为了买带最“新鲜出炉”的iPhone,他准备好了一切器具,比如睡袋、休闲椅、运动衫、短裤、薄荷气雾剂和一本用来打发时间的小说。为了届时自由自在地使用iPhone,艾尔沙瑞夫已将签约的电话服务商由T-Mobile更改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

??? 为了迎接料想中的抢购热潮,全美164家苹果专卖店以及1800家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零售店的职员们,均在本周接受了统一的培训,学习项目很简单,就是“如何使用iPhone”。和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一样,中国很多消费电子厂商也在关注苹果的一举一动。有一点还是应该提醒,普通消费者是看热闹的,而厂商应该顶着脑袋去观察,去思考,“为什么乔布斯推出的产品总是那么迷人,而我们的消费电子产品总是沦为廉价之物呢? ”“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制造迷人而善良的‘圈套’让消费者们心甘情愿去钻呢?”殷切期待!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答|共 1 个

倒序浏览

沙发

chenlang456789

发表于 2007-7-20 14:27:45 | 只看该作者

RE:我们就这样钻入iPhone的“圈套”

apple的经营策略很好,产品构思也够巧妙。一开始卖得贵,回本快。有竞争对手了,就降价。名牌一降价,神仙也难敌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