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答

0收藏

“中国制造”不再便宜,成本已接近美国

#拆解/开源硬件 #拆解/开源硬件 2585 人阅读 | 1 人回复 | 2015-08-06

     “中国制造”不再便宜,成本已接近美国

     8月3日,《纽约时报》中文网发表文章《产业链大逆转,中国纱厂登陆美国》,称中国的纺纱业成本比美国高30%,中国的纱厂开始在美国设厂。其实,纺纱业只是一个缩影,随着人工、能源等成本的增长,中国制造业不再像一如既往纵横捭阖,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根据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报告《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中国的制造成本已经与美国相差无几。
         
    该报告分析了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的制造成本指数是96,也就是说,同样一件产品,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那么在中国则需要0.96美元,可见双方的差距已经极大地缩小了。

    该报告认为中国的制造业面临很大的压力,10年前,中国的制造成本低,而如今成本却水涨船高。这主要归咎于三个原因:一是中国工人的薪资提高了,依据经生产力调整后的工资水平,中国从2004年的4.35美元时薪涨到2014年的12.47美元,涨幅达187%。二是汇率,2004年至2014年,人民币同美元的汇率升了35%。三是能源成本,中国的电力消耗,从2004年的7美元每千瓦时上升至2014年的11美元每千瓦时,而天然气成本则从5.8美元每百万英热单位升到13.7美元,涨幅138%。

   当然,不止中国的制造成本飙升,以前和中国一样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的巴西、俄罗斯、捷克、波兰等经济体也遭遇了类似情况。而传统的西欧发达国家,原本已经高企的生产成本依旧在涨,比如瑞士、比利时、瑞典、法国等国。英国和荷兰则是例外,它们的制造成本并没有多大波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老对头印度也没有出现制造成本飙升的情况,该国在过去十年中,一直表现得十分稳健。

   在这25个经济体中,表现最突出的要数美国和墨西哥,2014年他们的制造成本指数与10年前相比,进步最大。这主要得益于低工资增长、持续的生产力提升、稳定的汇率和巨大的能源优势。正是凭借这些优势,中美两国的制造成本差距被缩小到了5%以内,也就出现了《纽约时报》报道的中国工厂美国开店的现象。

20150731064934a2bdc.jpg (65.3 KB, 下载次数: 48)

20150731064934a2bdc.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与非币 +5 收起 理由
loveeeboard + 5 三周年铜板双倍!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答|共 1 个

倒序浏览

沙发

党国特派员

发表于 2015-8-10 10:23:0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制造”不再便宜,成本已接近美国
喜欢在构思妙想,电子产品DIY是工作,也是一种爱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