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核心亮点:
1. 深度解构产业变革与核心挑战
白皮书指出,国产AI芯片产业正经历从“技术突围”到“生态崛起”的深刻变革,并精准剖析了当前面临的三大挑战:架构主导能力、软件生态短板、规模化落地难度,揭示了在技术创新与生态构建之间取得平衡的迫切性。
2. 系统梳理创新方向与突破路径
白皮书从主流架构演进(x86、Arm、RISC-V、GPU、DSA)与前沿技术创新(稀疏计算、FP8精度、存算一体、Chiplet、光电融合)两大维度,系统梳理了国产芯片的技术动向。其中,稀疏计算被视为“下一代算力效率革命”的关键方向,华为、寒武纪、云天励飞等企业已在此领域实现前瞻布局与产品落地。
3. 全景呈现国产芯片企业生态
白皮书收录了包括CPU、GPU、AI SoC在内的数十家国产芯片企业信息,涵盖华为海思、海光、飞腾、龙芯、平头哥、沐曦、壁仞、摩尔线程、燧原、瑞芯微、全志等代表性厂商。
4. 聚焦四大核心应用场景:智算、智驾、机器人、端侧AI
白皮书指出,政府与金融数据中心、智能驾驶、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已成为国产AI芯片落地突破最快的领域。在机器人领域,工业协作机器人 被认为是最可能率先实现国产芯片规模化落地的场景。而在端侧市场,智能汽车、具身智能、智能手机等场景共同构成AI芯片的蓝海机遇。
5. 基于广泛调研数据,白皮书揭示了国产AI芯片:
技术路线和硬件能力,包括核心架构偏好、云边协同瓶颈、以及产业化挑战等;
量产和落地瓶颈,包括市场化核心障碍、生态构建关键、以及有效合作模式等;
应用前景和生态联动,包括部署模式、国产化突破点、以及落地前景等。
调研结论指向“软硬协同、生态共建”。白皮书强调,国产AI芯片的未来竞争不仅是硬件性能的比拼,更是软件栈兼容性、工具链完善度、开发者生态成熟度的系统性竞争。
来源: 与非网,作者: 张慧娟,原文链接: /research/1906034.html
2.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