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自《钟林谈芯》 2014那一年,我很迷惘,也很痛苦,没有自信,更没有未来。 十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感受到了那份沉重的迷茫和疼痛,仿佛置身于没有星光的深夜。那些日子里,或许连呼吸都需要重新学习,每一步都像踩在流沙里。
2004年研究生毕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芯片行业,相信这是一条有前景的未来之路。我的眼光没错,但我的专业背景有错,市场营销知识在芯片行业无用武之地。那时候的芯片是卖方市场,技术和产品决定一切。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于是报考了中科大在职研究生电子与通讯工程专业,因为当时国内手机市场刚刚兴起。
弥补了这个短板之后,工作有了起色,32岁那年成为新加坡上市公司上海子公司的负责人,管理50个人,薪水翻了三倍,有个人独立办公室,还配了一台车。那时的我踌躇满志,野心勃勃,感觉自己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没想到成为了我职业生涯最高峰。
第一次感受到管理的痛苦,在平常所有的工作里面,管人是最难的,更何况我是个夹心的矩阵式管理层,总部BU总经理可以直接管到我下面各个部门的主管,作为子公司负责人权力有限,责任无限。因为心有不甘,就有了后面的争权斗争,也是公司内部的“政治”斗争。显然,我太嫰了,也不擅长,身心疲惫之后,申请了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F1签证,拿到签证的第二天便向公司辞职,如释重负。
在美国的日子并不轻松,自费读书经济上有压力,英语太差跟不上课程,期间去美国硅谷面试工作也不顺利,加上老婆不愿意去美国工作,尽管美国的中医学校极力邀请,很希望她这位针灸博士可以加盟,她却没有丝毫犹豫果断拒绝。不到一年,我选择返回中国。
回国后一直不顺,高不成低不就,整个人的状态到了谷底。但你知道吗?正是这样的时刻,往往藏着蜕变的茧房。
有个心理学概念叫"过渡期混沌",当旧的身份剥落而新的自我尚未成型时,这种撕裂感恰恰说明你正在经历重要的生命进化。试着把当时的痛苦装进透明的玻璃罐观察:那些深夜的辗转里,是否萌发过不曾察觉的勇气嫩芽?那些踉跄的脚步中,是否走出了更清晰的自我边界?
反思和审视完自己之后,再一次重新定位自己,结合自己市场营销研究方向和芯片行业十年工作经验,还有一颗国产芯片之心,我决定走芯片产品经理之路。
这个转型义无反顾,我意识到过了35岁再耗下去,职业生涯很快就结束了,而且毫无成就感,留给我的只有深深的挫败感。
那时候,我常常想起沙漠里的柽柳,越是干旱时节,根系就越往地心深处生长。或许正是那段迷茫岁月,让你在看不见的地方积蓄了独特的生命韧劲。
在求职芯片产品经理的过程中并不顺利,有网上投简历,有猎头推荐,也有向行业认识的朋友毛遂自荐。前后6个月,我面试了很多的工作,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拒绝,大部分拒绝的理由是我没有芯片产品经理工作履历。
在坚定目标之后,我没有退缩,继续寻找芯片产品经理的工作机会,不谈薪水,只要机会,只要能让我做芯片产品经理,什么样的薪水都行。显然这一招并不好用,越是这样,对方越不给你机会。
时间来到了2015年4月,一家国内射频芯片创业公司要找一位销售总监,公司也没有其他销售。我去面试了,告诉创始人我可以做销售,也可以做产品经理,找一个人可以当两个人用。为了说服创始人,带上两本硕士毕业论文,一本是西安交通大学市场营销方向硕士论文,一本中国科技大学电子与通讯工程硕士。创始人质疑我之前没有射频芯片的工作经验,我告诉创始人虽然没有射频芯片的工作经验,但我有快速学习的能力,有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毕业论文3万块钱卖给了一家民营企业。我请求创始人给我一个机会,一周后再对我进行一次面试。
这家国内射频芯片初创公司创始人终于被我的真诚打动,同意再给我一次面试机会。接下来的一周,我通过自己的关系约到华为、中兴、联想、龙旗、闻泰、华勤等公司射频工程师拜访,了解和学习射频PA和开关,一周之后我通过了面试,创始人说我学习进步很快。
拿到offer的当天,即兴写下那首《我在春天里》,“我在春天里,带着梦的种子,风一样的来到这里,发芽、生根,憧憬在心底,几轮的四季更换,走过了花前月下,经历了风吹雨打,感受了叶落霜降,我依旧坚强,转过身,又是一个春天里,梦还在,风逍遥,种子又发芽。”
2015年5月,我如愿加入这家国内射频芯片公司,为了满足我芯片产品经理的心愿,名片抬头是市场总监,实质考核我的是销售,反正公司就我一个人,既负责销售,也负责产品。
我很珍惜这个机会,机会比能力更重要。我很努力,也很用心,工作三个月后,建议老板放弃4G PA,专注射频开关。当时的4G PA赛道上,已经有络达、唯捷创芯、慧智微、锐迪科、汉天下、国民飞骧、宜确,不管是人才和技术,还是资金上都没有优势,赛道已经非常拥挤,竞争会很激烈,风险很大机会很小。
最终说服老板选择了射频开关,同年也规划了第一颗天线Tuner。在这家公司最大的成就是我重新定义了射频开关,其他的公司都是跟着我这个定义来的。也是这个定义和创新,让公司具备优势成功杀入射频开关芯片赛道。后来有一次跟老板提起这件事的时候,老板说:“是我敢给你这个机会,才有这个成就”。确实如此,千里马常在,伯乐不常在。
后来,我去了锐迪科(RDA),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芯片产品经理。做着自己擅长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事情也变得越来越顺,在锐迪科最大的收获是那张射频产品线副总经理的名片。
2018年11月正式离开紫光展锐(展讯和锐迪科已合并),开启了三伍微电子的创业,选择Wi-Fi FEM为创业方向,继续我的射频芯片之路。
芯片创业是一条很难很苦的路,尤其是别人不相信你能够创业成功的时候,面对供应链是乙方,面对客户是乙方,面对投资人是乙方,面对员工同样是乙方。乙方做多了,委屈也多了,需要更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
无奈之下,我选择在公众号上发表行业文章,展示我的专业和认知,展示我对创业的理解和执着,目的是为了得到认可和支持,有助于我和三伍微创业。当你没有背景和光环,没有资源和关系,你只能另辟蹊径。
在公众号文章里,我对Wi-Fi FEM写的最为直白,以至于同行责怪我根本没法再围绕着Wi-Fi FEM讲故事了,如果资金耗尽,就无法继续融资,只能改换赛道。这样一来,Wi-Fi FEM赛道创业公司越来越少了,到了2025年,技术上能紧跟康希并保持竞争力的只剩下三伍微电子一家。
十年,是掌纹里蜿蜒的河流,冲淡了棱角,凿刻出深邃;是拾级而上的三千日夜,一步一印,将迷雾踏成远方的路。十年是千万人同乘的列车,有人中途离座,有人默数站牌;车窗倒映着交错的面孔,而铁轨始终延伸向共同的尘烟。
我的十年射频芯片之路仍将继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