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稀土的重要性,远远被低估了

10/30 10:03
485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朋友们,这两年全球都在卷AI、卷芯片、卷能源,可真要说最硬核、最底层的科技命脉,其实是被我们忽视太久的——稀土。你可能以为它只是“一个元素”,但其实,它是现代文明机器里的隐形发动机。

没有稀土,电动车动不了,风机转不动,芯片刻不出来,战机也飞不起来。先说个冷知识:稀土不是“稀有的土”,而是一组17种化学性质极其相似的金属。单独看,它们毫不起眼;但当你把它们加进磁铁里,世界就变了。原本软趴趴、容易退磁的普通磁铁,加了点稀土元素——比如钕、镝——立刻变成了能在高温下保持超强磁力的“永磁体”。

于是,稀土永磁诞生。这东西几乎是所有高端装备的“心脏”:电动汽车电机靠它高效旋转;风力发电的涡轮靠它稳如磐石;芯片光刻机的精密控制也离不开它;乃至F-35战机、导弹推进系统、潜艇声纳,全都要靠它!没有稀土,就没有现代科技。

全球都知道稀土重要,但问题是:能用、能提炼、能量产的稀土,全世界几乎只有中国掌握。稀土产业链分三段:开采、分离、制造。美国、澳大利亚也能挖矿,但到分离这一步,他们就得低头。因为——全球90%以上的稀土分离、提纯能力在中国。

为什么?因为这一步,技术难、污染大、成本高。而中国不仅能干,还能干得又快又便宜又干净。我们的分离技术已经深耕70年,化工工艺全球领先,生产成本仅为西方的三分之一。真正让人害怕的,不是我们有矿,而是我们有体系化的垄断力。

过去十年,中国稀土行业从“小散乱”变成了国家队集中管控。稀土资源整合到几大央企手里——比如中国稀土集团、北方稀土、南方稀土等,形成了类似“国家稀土联合舰队”的格局。这意味着:从采矿到冶炼、再到终端材料,我们都有完整闭环;政策能统一执行,出口能精准控制;技术和配方,严防外泄。这种“全链条安全控制力”,才是全球最羡慕、最难复制的。

而且——我们有“量”的优势。全球70%的稀土矿在中国开采,但在价值最高的分离、提纯环节,我们占了90%以上的份额。这不是技术领先一两代能追上的,这是整个产业结构性的统治地位。

看看这几年:美国、欧盟、日本都在大谈“稀土独立”。可他们的现实是:矿能挖,但没人愿意分离(太脏太贵);想建厂,但没有工艺经验;想买原料,却还得回头求中国。

更关键的是,中国还在不断升级——比如稀土回收再利用、无重稀土永磁技术、稀土新材料,都在持续突破。这意味着:我们不仅“有资源”,还在“变成技术驱动的产业强国”。稀土不只是战略资源,更是资本市场的隐藏金矿。

过去两年,稀土价格虽经历调整,但背后的逻辑从未改变:稀土是新能源、AI硬件、军工装备的共用底层材料。只要科技不倒,稀土就永远有需求。而中国稀土产业的集中化、国家化,也意味着:“资源股”正在变成“战略股”。稀土之于现代科技,就像石油之于工业革命——它是时代运转的“隐形燃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