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通社 zhangtongshe.com
新一代工业智能体将诞生于中国实践。
上海又一家科技公司崭露头角,创始人年仅36岁,就成了总理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的座上宾,这个年轻的面孔是什么来头?
10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在参会发言的8位专家和企业家中,34岁的黑湖科技创始人兼CEO周宇翔成为全场焦点——他不仅是全场最年轻的发言者,更是工业软件领域唯一的民营企业代表。
同属科技创业领域,周宇翔仅比宇树科技的王兴兴大一岁,但其成就同样亮眼,在业内看来,他有望成为下一个“王兴兴”。
周宇翔创办的上海黑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湖科技”)不仅服务超3.4万家企业,蜜雪冰城、农夫山泉、华润医药、老凤祥等知名企业均是其客户,还拿下中国云化mbs市场42.7%的份额,位居国内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黑湖科技创新的工厂经营模式还吸引了越南、印尼等国的工厂纷纷效仿。周宇翔认为,50年前欧洲靠自动化崛起,30年前美国凭数据化领先,如今中国正以柔性化构建制造强国底座。
从车间工人到总理座谈会,他凭什么?
若对“周宇翔”这个名字稍感陌生,提及他的核心客户“雪王”蜜雪冰城则家喻户晓。
正是黑湖科技的数字化系统,支撑着这家茶饮巨头全球数万家门店的高效运转,永不售罄:门店销售数据实时驱动生产线与物流调度,使生产效率提升30%,成本下降15%-20%,更让新品从研发到上市的周期从3个月压缩至3周。这种“小单快反”的柔性能力,正是周宇翔深耕十年的产业成果。
公开资料显示,黑湖科技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上海长宁区,是一家深耕工业领域的人工智能企业,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制造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解决方案。
1989年出生的周宇翔,从小就展现出了计算机方面的天赋,中学时就在家乡四川拿过计算机奥赛一等奖。2012年,大学去了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计算机也是主修专业之一。
2012年入职华尔街投行并购组后,他在2014年参与中国中车收购德国采埃孚资产时,敏锐捕捉到中外制造管理的代际差距:德国濒临破产的工厂60%工序自动化,设备故障半小时即可响应,而国内工厂仍依赖干部日均三四次的“走动式管理”,信息记录全靠纸笔。
这番对比,让他嗅到了工业数字化的巨大机遇。
2015年,携真格基金天使轮融资回国的周宇翔,首次创业便瞄准工业大数据预测,但历时9个月研发的系统在化妆品包装厂遭遇“滑铁卢”——工厂数据基础薄弱到难以支撑高端系统落地。
果断关停公司并退还投资后,他作出了一个关键决定:卧底苏州工厂当工人,在20人间的宿舍与流水线上摸清真实需求。
他发现了更真实的行业痛点:国产小众品牌崛起催生的小批量定制订单虽毛利可观,但生产端6小时开工、5小时停工的窘境普遍存在——模具更换等待、物料转运低效、质检信息滞后形成大量无效工时。
一天晚上周宇翔躺在宿舍,看到对床工人用手机直播卖土特产,他脑中灵光一闪,工人不会用软件,但会用手机。
他立即召集团队在宿舍重启研发,三周内推出简易APP。对比测试显示,使用系统的班次等待时间显著缩短,工人日均增收15元,未使用的工人主动要求上线,验证了产品的实用价值。
2016年,黑湖科技正式成立,团队白天乘高铁赴工厂测试,夜晚伏案编码,8个月完成产品迭代。
这种“接地气”的研发逻辑,贯穿了黑湖科技的成长历程:
2018年推出的“黑湖智造”系统,不仅服务蜜雪冰城,更覆盖农夫山泉、老凤祥等龙头企业,实现多工厂数据协同与全流程可视化管理。
2020年上线的“黑湖小工单”微信小程序,以三天部署、不足2万元的轻量化优势,快速渗透中小微工厂,目前服务超2.8万家客户,贡献企业70%以上营收,年增速达150%-160%。
自2023年起,黑湖科技投入大模型与工业AI Agent研发,利用积累的工业数据,让AI替代人工决策:预测产能、优化排产、读图拆单等任务从数小时缩短至几分钟,效率提升数十倍。
截至目前,黑湖科技融资已超8亿元,其核心竞争力被越南饼干厂企业家精准概括:“百事雀巢的大批量生产已过时,中国小单快反的柔性供应链才是未来。”
“50年前欧洲凭自动化崛起,30年前美国靠数据化引领,新一代工业智能体将诞生于中国实践。”周宇翔在座谈会上的发言,精准概括了企业的行业站位。
上海民营企业家坐上“牌桌”,释放了什么信号?
那么,此次周宇翔为何能成为李强总理的座上宾?其实这与一个方案有关。
上海对“AI+制造”的布局具有明确政策连贯性。2024年12月,上海市政府印发《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将目标锁定人工智能“上海高地”与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2025年8月,市经信委、发改委、国资委再联合发布专项实施方案,进一步聚焦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这两份文件共同指向一个核心目标: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创新融合。
这一方向与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等产业数字化”要求高度一致。
为确保政策落地,上海还制定了量化推进目标:过去三年计划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100个标杆智能产品,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建设10个左右“AI+制造”示范工厂。
黑湖科技作为上海工业互联网代表企业参会,释放出上海推进“AI+制造”的三重关键信号:
2021-2022年上海复工复产期间,该企业针对小微抗疫企业需求,从“黑湖制造”系统快速迭代出轻量化的“黑湖小工单”。目前,“黑湖小工单”贡献企业70%以上营收,年增速达150%-160%。
截至目前,黑湖科技在上海服务近1000家客户,全国覆盖3.2万家工厂,业务遍及食品、汽车、家电、航空等多领域。其中,为蜜雪冰城打造的柔性生产管理系统,更是实现消费端、制造端与科技端融合的典型案例。
可见,黑湖科技的产品迭代始终围绕制造业真实需求,推动“AI+工业”深度融合,与上海政策方向形成呼应。
在企业发展关键节点,上海政策始终是坚强后盾。2022年美元资本撤离时,上海发改委、经信委通过研发支持为黑湖科技提振信心,助力企业在2023年启动“自我造血”战略,并于2024年11月提前实现盈利。
盈利后,企业创新步伐丝毫未减。2023年起,黑湖科技全力投入大模型与工业AI Agent研发,利用积累的工业数据替代人工决策——预测产能、优化排产、读图拆单等任务,耗时从数小时缩短至几分钟,效率提升数十倍。
目前,黑湖科技盈利仍保持年增速60%-75%的高位,既展现了创新作为科技企业的主体地位,也印证了上海营商环境与民企创新的良性互动。
黑湖科技的海外拓展,更凸显上海培育的“AI+制造”方案已具备国际竞争力。2025年7月,企业走访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市场时发现,当地工厂对其系统需求明确,尤其青睐中国“小单快反”的柔性供应链模式——这标志着上海孕育的工业数字化方案,正成为全球制造业转型的参考样本。
基于此,周宇翔在座谈会上提出深化与上海的合作,计划融合本地工业数据、AI技术、芯片与算力资源,研发能替代人类推理决策的新一代工业智能体,进一步强化上海在全球“AI+制造”领域的产业话语权。
从华尔街投行精英转型工厂一线创业者,再到受总理接见的工业科技先锋,周宇翔九年创业路成为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缩影。其带领黑湖科技打造的“柔性制造方案”,正推动全球工业转型新范式形成。
当前,上海已形成政策引导、企业创新、生态培育的“AI+制造”发展闭环。市场期待未来上海能涌现更多如黑湖科技般的“创新尖兵”,以技术突破引领产业升级,以产业实践反哺工业市场,持续推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
文字 | 计蓉蓉? ? ? ?编辑|益达
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