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12英寸GaN!又有2家企业传来新进展

10/23 17:38
874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10月20日,据“东微半导体”官方消息,其与晶湛半导体已于10月17日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采用主流的12英寸CMOS实验线研发12英寸硅基氮化镓HEMT晶体管,共同推进12英寸硅基氮化镓功率器件的产业化进程,为氮化镓功率器件在消费电子工业电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据消息,为确保合作有序推进,项目将分阶段推进,初期专注于基础外延工艺和器件结构工艺平台的搭建与优化;中期目标是在特定应用领域推出原型产品;长期则计划构建覆盖材料、设计、制造、封测、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的12 英寸氮化镓技术生态系统。

从企业近期表现来看,东微半导体在2025年上半年展现出良好发展势头,营收实现逐季回升,为此次合作提供了坚实的业务支撑:

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3.42%;

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3亿元,同比增长35.11%。

而作为合作方的晶湛半导体,在氮化镓外延材料领域深耕多年,尤其在12 英寸硅基氮化镓技术上早有突破性成果。早在2014年,晶湛半导体便在全球率先发布商品化 8 英寸硅基氮化镓外延片产品;2021年9月,又成功突破12英寸硅基氮化镓HEMT外延技术,推出适用于200V、650V和1200V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高质量300mm GaN-on-Si HEMT外延片。该产品不仅具备优异的厚度均匀性,还能实现低晶圆翘曲,为后续采用更复杂精密的 300mm CMOS 兼容工艺线制备氮化镓芯片奠定了坚实基础。

(a)晶湛半导体300mm GaN-on-Si HEMT外延结构示意图

(b)AlN成核层XRD(002) FWHM分布图, Avg=743arcsec(Std=2%)

在东微半导体与晶湛半导体推进合作的同时,全球范围内多家企业也在12 英寸氮化镓领域加速布局,近期动态不断:

英飞凌:7月在官网宣布,其基于12英寸晶圆的可扩展氮化镓制造技术进展顺利,首批样品计划于 2025 年第四季度交付客户;

Imec:10月官方宣布启动300mm GaN项目,旨在开发先进功率器件并降低制造成本,预计到 2025 年底,其 300mm 洁净室将具备完整 300mm 生产能力;

德州仪器:2024年初已成功开展在 12 英寸晶圆上开发 GaN 制造工艺的试点项目。此外,德州仪器扩展后的 GaN 制造工艺可全面转为采用 12 英寸技术,使其可根据客户需求迅速扩展规模并为未来转为 12 英寸技术做好准备。

此外,“行家说三代半”发布的《2024-2025氮化镓(GaN)产业调研白皮书》,对全球 12 英寸氮化镓进展进行了梳理。白皮书指出,目前全球已有多家企业已经实现了12英寸GaN的技术研发突破,预计单颗GaN芯片的成本将比8英寸降低20%以上。不过12英寸GaN实现规模化量产仍需时间,从技术维度来看,低压GaN器件未来有望率先采用12英寸生产线。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关注12 英寸 GaN 的发展进展,《2024-2025氮化镓(GaN)产业调研白皮书》还对氮化镓功率半导体产业概况、GaN在各个市场领域的应用进展、GaN功率半导体价格与成本分析等产业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力图为行业人士提供专业、可靠的信息参考。

 

本文发自【行家说三代半】,专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和氮化镓)行业观察。

东微半导体

东微半导体

东微半导体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技术驱动型的半导体技术公司,在作为半导体核心技术的器件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专注半导体器件技术创新,拥有多项半导体器件核心专利。 2013年下半年,东微半导体原创的半浮栅器件的技术论文在美国《科学》期刊上发表,标志着国内科学家在半导体核心技术方向获得重大突破,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媒体均进行了头条重点报道,引起了国内外业界的高度关注。2016年东微半导体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直流大功率充电桩用核心芯片成功量产,打破国外厂商垄断。

东微半导体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技术驱动型的半导体技术公司,在作为半导体核心技术的器件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专注半导体器件技术创新,拥有多项半导体器件核心专利。 2013年下半年,东微半导体原创的半浮栅器件的技术论文在美国《科学》期刊上发表,标志着国内科学家在半导体核心技术方向获得重大突破,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媒体均进行了头条重点报道,引起了国内外业界的高度关注。2016年东微半导体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直流大功率充电桩用核心芯片成功量产,打破国外厂商垄断。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