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元件制造领域,一个长期困扰行业的难题是电容器素子在组立过程中容易错位、带起,导致生产中断和产品一致性差。这一痛点直接制约着电容器生产的效率与可靠性。
2025年1月2日,东莞市创慧电子有限公司正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防止素子被带起的电容器素子扶正组立装置”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2233477U)。这项创新技术通过精巧的结构设计,实现了电容器素子在组立过程中的精准定位与防漂移,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01 专利核心:破解生产难题的技术创新
创慧电子获得的这项专利是一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日期为2024年1月。专利摘要显示,该装置包含转盘结构、下压结构、气动卡座、第一辅助扶正结构、顶开结构和防带起结构等核心组件。
在转盘结构上,还设置了第二辅助扶正结构和夹持结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扶正组立机制。
这套装置的创新之处在于解决了传统设备在组立过程中出现的素子漂移现象。通过防带起结构和气动卡座的精密配合,确保了素子在组立杆的自由端不会停留,从而避免了生产运行中的不稳定性。
此外,该设计还使组立杆带有导向功能,有效防止了其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晃动,进一步提升了组立过程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02 技术价值: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实用突破
这项专利技术最显著的价值在于其实际应用效果。对于电容器制造过程而言,组立环节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最终质量和生产效率。
创慧电子的这项创新,通过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思路,充分运用了现代机械与气动技术的优势,确保了素子在组立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技术创新点体现在多个方面:转盘结构不仅提供稳定支持,还结合了一、二辅助扶正结构,增强了对素子位置的微调能力;气动卡座与防带起结构的结合,则为素子的抓取与定位提供了精准保证。
这种综合设计极大地提升了流水线的生产效率,减少因素子错位带来的成本损失,体现了创慧电子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前瞻性布局。
03 企业实力:专利背后的综合竞争力
创慧电子作为一家深耕电子元件制造的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内电容器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企业拥有40余项领域内专利,并持续进行技术创新。
公司的综合实力获得了多项权威认可,不仅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还荣获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东莞市倍增试点企业”等荣誉称号。
在质量管控方面,创慧电子通过了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体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QC080000(有害物质过程管理)等国际体系认证。所有这些产品均符合ROHS、REACH、TSCA等国际环保标准。
创慧电子拥有自主产权的创慧产业园,总建筑面积达60,000平方米。园区内配备了近300条全自动生产线,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生产。
2024年3月,总投资1.1亿元的二期建设项目正式奠基,旨在进一步优化产业园布局,全面提升产量和产品品质。
04 市场应用:从专利技术到品牌认可
创慧电子的技术创新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力。公司的铝电解电容器产品因其高可靠性和适用性,已获得了公牛、徕芬、小牛等多家头部品牌的供应链认证。
在消费电子领域,创慧电子的电容器应用于PD快充充电器、吹风机、倒计时插座等产品。在工业控制与新能源领域,其产品用于光伏逆变器、工业电源、变频器、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等关键设备。
此外,在照明与电源领域,LED灯具驱动电源、电动自行车充电器、锂电池逆变器等也都可见到创慧电容器的身影。
创慧电子已形成液态与固态铝电解电容双轮驱动的产品格局,年产能突破30亿只。从社区小厂到行业标杆,创慧电子用二十年时间证明: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唯有坚持技术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05 行业影响:专利技术引领产业智能化升级
创慧电子的这项专利技术代表了电容器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趋势。随着智能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此项专利的实施将对电容器制造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引入智能设备以提升生产能力和关键随机因素的管理,这对于整个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电容器生产线不断进行技术迭代,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传统的手工操作逐渐被智能机器人取代。创慧电子的这项新专利,正是响应了行业对高效率、高精度的需求。
未来,随着AI技术的应用,电容器生产企业可能进一步实现数据收集、分析与经济决策的智能化,从而使整体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随着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电容器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创慧电子表示,他们将继续投入研发,在智能制造领域探索更多可能性。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智能设备和新工艺将涌现,推动整个电子元件行业的革新和发展。
对于电容器行业而言,创慧电子的这项专利技术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中国电子元件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正在加速,技术创新将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490
